西南地區大型氣頭化肥企業有云天化、赤天化、瀘天化、四川天華、川化股份、四川美豐、建峰化工以及外資企業玖源化工。一季度,這些氣頭化肥企業的經營業績全部報憂,絕大部分企業甚至虧損嚴重。
近年來,國內天然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氣荒”現象日趨嚴重。特別是自去年9月大氣治理“國十條”發布后,各地紛紛開展燃煤鍋爐、燃煤電廠的“煤改氣”工程,使“氣荒”現象達到歷年之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介紹,2013年全國天然氣供需缺口達220億立方米,相當于北京3年的用氣量。在壓工業、保民用的政策背景下,化肥企業用氣也受到了限制。“化肥雖是支農產業,但隨著尿素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的用氣量已經得不到格外關照。”四川天華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飛林說。
李飛林介紹,由于天然氣供應緊張,四川天華大化肥生產裝置自去年12月大修至今年3月份一直處于停車待氣狀態,以致公司尿素產量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云天化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位于云南水富的年產50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裝置,由于天然氣供應不足,只能達到70%左右的運轉率。該裝置每年需用天然氣5億立方米,但每年核給的化肥用氣量只有1.8億立方米左右,其余用氣就靠工業用天然氣解決,價格比化肥用氣高出很多。但即使大量采購工業用天然氣,水富的化肥裝置仍然無法滿負荷生產。
四川天華經濟運行副總監、調度中心主任楊鑫表示,“大型氣頭尿素裝置負荷要達到80%才能實現盈虧平衡。”
此外,國內的天然氣價格也在不斷上漲。自2013年7月10日起,國家發改委再次提高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按照存量化肥用氣價格漲幅上限0.25元/立方米、尿素產品噸消耗天然氣600立方米~800立方米計算,此次調價使國內氣頭尿素生產成本每噸上升150~200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天然氣供應不足且價格上漲的同時,化肥價格偏又“跌跌”不休。今年以來,尿素出廠價從1月初的1700元(噸價,下同)到后來的1600元,再到1500元,最后到1400元上下。即使是農業用肥旺季,也沒有把尿素市場從低迷中解救出來。
據了解,尿素價格的高臺跳水緣于產能嚴重過剩。4月11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發布的石化行業產能過剩預警報告顯示,尿素產能已嚴重過剩,2013年尿素行業利潤率僅為2.31%。
石化聯合會預測,今明兩年尿素行業總產能還將進一步擴大,超過未來兩年需求增長,產能過剩程度將進一步加劇。預計到2015年,尿素產能將達到9500萬噸,而國內需求量只有6230萬噸,若當年尿素出口量保持在850萬噸的水平,則過剩量將高達2400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