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四川樂山:豐產不豐收 菜賤怪圈如何破

   日期:2014-06-17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瀏覽:159    
核心提示:  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數據,5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5%。其中,肉禽蛋的價格較快上漲帶動了CPI上漲,蔬
   國家統計局10日發布數據,5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5%。其中,肉禽蛋的價格較快上漲帶動了CPI上漲,蔬菜價格保持平穩。
 
  “樂山今年蔬菜豐產,但收購價還不夠采摘費,賣得越多,虧得越大,怎么辦?”近期,一則關于樂山蔬菜價格走低,菜農焦急尋求幫忙的新聞備受社會關注,作為川南重要的蔬菜產業基地,樂山蔬菜行情可以說是全省蔬菜市場的重要標桿。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蔬菜價格走低現象不僅在樂山發生,在全省范圍內也初現端倪。6月10日,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發布統計數據,5月份,我省鮮菜價格同比下跌7.6%,環比下跌8.9%,蔬菜價格再次跌入低谷。
 
  一邊是高于歷年的產量,一邊卻是“跌跌不休”的市場價格,“滯銷賣難”的陰霾又一次包圍了蔬菜產業,原因何在?
 
  ●一線直擊
 
  樂山菜價遭遇歷史低點全省情況都不樂觀
 
  “今年辣椒豐產,但卻并未豐收,往年小薄皮辣椒離地價0.5元/斤,今年降至0.2元/公斤,還不夠采摘成本。”樂山市市中區水口鎮周陸村二組村民袁開兵告訴記者,6月8日下午,一個收購商來到地里,對薄皮辣椒開價0.1元/斤。袁開兵拒絕出售,“等它爛在地里”。
 
  袁開兵說今年由于氣溫好,降雨充沛,自己的蔬菜畝產較去年增加40%,但豐產卻帶來了產能過剩。
 
  樂山市蔬菜流通協會會長謝幼林說,今年市中區平均畝產3萬斤,比去年增加5千斤,但市場行情卻是近20年來最差的一次,當前樂山市城東蔬菜批發市場各類蔬菜每公斤平均交易價格較去年減少了2元錢。
 
  “現在一級批發市場上,大宗蔬菜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70%。”6月8日,樂山市市中區蘇稽龍旺蔬菜種植場負責人曹樂明向記者坦言,今年是他從事蔬菜經銷工作20余年來,蔬菜行情最糟糕的一年。
 
  曹樂明種植有400畝蔬菜,同時還負責當地6個學校、單位食堂的蔬菜供應,日供應蔬菜3—5千斤,在樂山市區有4個蔬菜零售店。“今年春季蔬菜產期,全國市場都呈現產量過剩現象,供過于求,價格走低現象很普遍,從目前形勢來看,這茬蔬菜種植,我虧本100—150萬元已成既定事實。”
 
  據省商務廳對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監測,5月26日至6月1日我省蔬菜市場批發均價3.49元/公斤,環比下跌3.6%。全省農貿市場零售均價5.95元/公斤,環比下跌1.7%。監測的20種蔬菜,有15種下跌。跡象表明,蔬菜供過于求的情況已遍及全省。
 
  不過樂山市市中區農業局多經站站長董學會認為,根據農業部門監測,今年全國蔬菜價格都較往年同期偏低,這是大的市場環境,雖然當前蔬菜價格走低,但接下來的20多天,下一季蔬菜上市后,價格將有所回調。
 
  ●深度追問
 
  產能過剩是表象市場化低是根本
 
  “當前樂山地區的蔬菜以蓮花白、白菜等葉類菜為主,這些菜雖然價格低,但種植成本也低,管理方便,所以菜農都喜歡種。”董學會告訴記者,每年5、6月份,是蔬菜集中上市期,這段時期蔬菜價格本來就不高,加之今年氣溫偏高,全國各地蔬菜上市都較集中,導致價格更加走低。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蔬菜種植面積增加,先進技術的普及,單產也隨之增加。”謝幼林告訴記者,種植蔬菜平均一年畝產可達2萬元,除去各種開支,每年有5千元的純收入,很多農民都愿意種植。菜農長期種菜,摸清了蔬菜市場規律,今年虧本,明年賺錢,所以都會一直種下去。
 
  “雖然今年沒有賺頭,但明年還要繼續種植這些蔬菜。”袁開兵告訴記者,菜農們種植同一品種蔬菜多年,形成了固定的種植模式和管理方式,再加上農村精壯勞動力缺失,導致留守的農民不愿意隨市場而動,改變傳統種植品種和習慣。
 
  “今年樂山市市中區蔬菜套種面積達30萬畝,但規模化經營只占30%,其余大多是小而散的種植模式。”謝幼林認為,現階段的農民種植分散、規模小,農民在進行生產抉擇時難免存在投機心理,造成農產品市場價格不易穩定,再加上信息閉塞造成市場行情誤判,盲目擴大單一種植面積,造成農產品過剩。
 
  所以他認為,蔬菜價格過山車表面上看是供需矛盾,深層次的問題卻是農業發展與市場經濟無法接軌。
 
  ●怪圈破題
 
  政府和市場怎么分工?我省打造多種流通格局
 
  怎么才能既保障菜農的利益,又不增加消費者的負嫡飪佳櫚氖欽褪諧》止つ芰Α?
 
  “蔬菜價低的現實我們很關注,但政府不可能以行政手段干預市場行為,更多的是借助經濟杠桿發揮政府對市場的引導作用。”董學會認為,價格杠桿原理調節市場供求,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律,要破解菜賤怪圈,首先應從把握市場規律著手。
 
  長期以來,破解生鮮農產品滯銷運用較多的方法是農超對接,以及產地直供餐桌,但此種模式在樂山也遭遇推廣瓶頸。
 
  “當前開展的農超對接,農產品直供直銷等模式大多只針對蔬菜基地或種植大戶,而占數量多數的中小散戶菜農卻鮮有參與。”謝幼林說,破解菜賤怪圈,最終還需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來調節,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引導和政策支持都不可少,例如農產品營銷隊伍的建設,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
 
  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破解農產品流通難題,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我省已經展開部署。
 
  在5月召開的全省市場體系建設會上,我省明確了今年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目標,未來我省將通過以城市集散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縣(市)產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流通企業為重點,推進農產品流通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建設,加強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 (企業)與特色農產品種養基地對接,推進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建設工作試點,引導傳統農產品流通模式轉型發展,形成以農批對接為主體,農超對接為方向,直銷直供為補充,網上交易為發展趨勢的多種產銷對接流通格局。
 
  □記者手記
 
  理性看待 從長計議
 
  近年來,農產品賣難的消息常常見諸媒體。幾乎每一次,都是在媒體的助推下,通過各方努力,滯銷的農產品終于賣了出去。“愛心搶購”能解燃眉之急,但是畢竟頭痛醫頭不是長久之計。
 
  其實農產品滯銷應從以下方面來看待:一方面傳統農業走向市場,必然會遭遇市場風浪沖擊,有虧有賺,這是市場經濟規律;另一方面農業又十分脆弱,需要政策支持和社會關注,搭建供銷信息平臺,引導農戶和市場對接便是有效方式;其次,小額信貸,農業保險等金融支持對現代農業發展支撐作用也必不可少。
 
  來自市場的問題,要回到市場中去解決,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需冷靜思考自身為市場服務的方式方法。解決蔬菜供需矛盾,要通過專業貿易平臺、信息發布平臺、專業擔保平臺等一系列現代蔬菜流通體系建設,指導蔬菜種植戶對接市場,按市場需求進行種植。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