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后,市區各大菜市場新鮮蔬菜供應充足、菜價保持穩定。近日,記者在宣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獲悉,該市場多措并舉全力保障節后市場蔬菜供應及穩定價格。
正月初八之后,市場內的地菜大棚喧鬧不已,人聲鼎沸。“平時正常情況下一般下午2點至5點正是地菜交易的最高峰,可初八剛開市不久的地菜就已經有了平日里火爆的交易場面,實在令人意想不到。”宣城農批市場總經理王澤光告訴記者,節后的地菜大棚不僅交易旺,而且蔬菜品種齊全。鮮嫩可口的萵筍、青翠欲滴的小青菜、勾人味蕾的香菜等應有盡有。
來自宣州區濟川社區的菜農沈老板介紹,節后這段時間是菜價回落最為明顯的階段,年前能賣到4塊多一斤的大蒜現在賣到3.5元/斤,價格開始穩步回落。不止大蒜價格有所回落,其他蔬菜價格也都普遍有所降低。來自市場附近雙塘小區的菜農楊大爺說,菠菜現在賣到1.5元/斤,而小白菜賣到2元/斤,與年前菜價相比,菜價平均降幅在1元/斤左右,除去人工、肥料和種子等成本,與菜農之前的心理獲利預期稍有出入。
據運營部王巧華經理介紹:“年前菜價小幅上漲、年后菜價稍有回落是往年都要經歷的正常情況,這也正說明年前市場保供給工作做得很充分,保障了家家戶戶菜籃子里有菜。”
菜價問題一手牽著百姓吃飯,一手連著菜農生計。價高傷民,菜賤傷農。如何做好平衡,王巧華給出了解答:為確保市場物價平穩,宣城農批市場利用地菜電子結算數據信息進行橫縱向對比分析,依據年度數據和地區數據對比分析結果適時控制菜價大幅波動,并制定了一系列打擊哄抬物價、強買強賣等違背市場規律的規章制度,有力確保市場物價平穩;針對“買難賣難”問題,宣城農批不僅加大力度做好信息公開公布,利用電子屏和相關網絡媒體及時對外發布市場最新菜價信息,做好買賣雙方信息聯絡員,解決百姓“買難”問題;除此之外,還注重加強與外部聯系,針對酒店、學校和企業等食品需求量大的單位,為菜農與需求單位之間架起橋梁與紐帶,積極幫助菜農開拓市場銷路,解決菜農“賣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