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5日從北京市發改委獲悉,得益于2017年秋冬季蔬菜轉換銜接順利等多重利好,入冬以來北京市蔬菜市場供應量充足價格穩定。10月7家批發市場的25種蔬菜上市量,同比環比均有增加。在價格方面,10月蔬菜零售價同比下降超過10%。
入冬以來,北京市蔬菜主供地華北、華中、華東等地區氣候條件良好,未出現往年初冬降雪和連續霧霾天氣,秋冬季蔬菜產地轉換銜接順利,市場供應量充足穩定。11月數據顯示,7家批發市場25種蔬菜上市量,環比增加6%,同比增加3.8%。
按照往年規律,北京地區蔬菜價格季節性波動是比較明顯的,每年冬春季的價格都會達到一年中的最高點,一般情況下進入11月份價格就會進入上漲區間。但今年入冬以來,北京市蔬菜批發價格較為罕見地出現了9年來首次月環比下降,降幅2.5%,同比降幅更是達到了18.4%。受綜合因素影響,零售價格環比雖上漲了4.2%,但同比降幅仍達到了10.2%。
分析認為,菜價低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10月上旬北方產區經歷了一輪大范圍降雨、降溫天氣,迫使秋冬季蔬菜供應量提前進入轉換期,拉動菜價提前進入上漲周期,入冬以后菜價上漲的空間有限。二是主供地蔬菜生產情況總體優于往年,北方產區冬儲菜入庫量大,南方產區蔬菜供應量也逐步加大,雖然勞動力、運輸成本仍處于上升階段,但充足的供應對價格起到了抑制作用。
據新發地批發市場介紹,市民常吃的“當家菜”品種大白菜、西紅柿、土豆、胡蘿卜等產量普遍增加,大白菜畝產增幅約30%,價格降幅也達到了30%。
總體來看,市民常吃的“大路菜”價格穩中有降,但仍有一部分蔬菜價格下階段可能出現上漲。如冬瓜、花菜、青梗菜花、萵筍等價格因大小年問題,可能出現上漲,絲瓜、苦瓜價格可能出現季節性上漲,豆角因北方產區10月份降溫提前退市,價格會出現上行。
針對蔬菜價格波動的特點,近年來市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予以應對,如連續多年實施跨省區冬季蔬菜聯合保供行動,完善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今年還建立了北京市蔬菜市場供應和價格波動應急調控預案,初步建立了以應急調控為抓手、以應急救助為保障、以應急資金為基礎的三級調控體系,從機制上確保“菜籃子”量足價穩,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