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東北新米的上市價無論如何也要搶點風頭的。”該市場負責人楊經理表示,往年新米剛上市時總歸要比陳米高一些。尤其是一些搶先上市的米商,頭幾天會咬住價格,因此一般上市初期新米要比陳米貴。待其他米商的貨逐漸到錫后,新米的價格才會被拉低。而今年的形勢有所不同,新米一上來就和陳米站在同一起跑線了。從該市場的交易量來看,新米、陳米也是平分秋色。
自本月10日東北新米上市以來,該市場12天中東北米共到貨1439噸,銷量為1361噸。而去年同期到貨量為1112噸,銷量為1361噸。“相比去年,今年每天要多來一車貨!”盡管從日交易量來看,東北新米和陳米來去不大,但整個東北米的市場份額還是穩中有升。
無錫人對新米越來越“淡定”
楊經理分析說,新米沒有價格優勢主要還是無錫人對新米越來越“淡定”,不再有“新米一上市就搶”的勁頭了。她回憶說,記得糧油市場剛開的前幾年,每年一上新米,市民就要排隊搶購,有的老人還特意多買點囤在家里。“如今這種場面不會再有啦!”她感慨地說,市民購買新米的消費習慣正在改變,從以前的一窩蜂逐漸轉變為細水長流。
一位銷售多年東北大米的米商也表示,一些采購量大的單位采購員覺得新米水分多,不耐儲存且不合算,一般首選陳米。當然,沖著嘗鮮的也不是沒有,只是不會一窩蜂了。如今的無錫人為什么對剛上市的新米不那么追捧了?在他看來,一方面隨著物流的發達,無論是超市還是網購,隨時隨地都能買到各地的新米;另一方面,受一些網絡負面信息的誤導,消費者中流傳著“新米上市多放放可讓農殘多揮發些”的說法,導致部分市民不再急于買剛上市的新米了。
新米口感不及早年
一位糧油經銷商認為,近年來新米的加工工藝、口感、品質悄然變化。“剛收割下來的稻谷水分較高,要成為商品米進入流通市場必須把水分控好。”業內人士介紹說,不同的米有不同的水分點,只有達到這個點才更易保存。據了解,往年東北米都要9月底才上市,那時的稻谷收下來自然風干的比較多。如今為了搶占市場,新米上市的時間越來越趕早。為了“捷足先登”,很多新米一下來直接就進入烘房烘干,這不僅導致了新米的口感變差,而且米粒容易脆,碎粒明顯多。
此外,記者了解到,產自安徽全椒的新米目前也已上市,比東北新米晚了幾天。“盡管東北新米和陳米旗鼓相當,但至少市場份額還在。”業內人士表示,除了糯米外,安徽米由于吃口和品種的關系,在無錫的銷路一年不如一年了,市場占有率逐年下降。楊經理證實說,安徽米“一天一個價”,剛上市一周每斤批發價已經跌了3毛錢,從上市首日的2.65元跌到現在的2.3元左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