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菜價過山車 接受還是改變(圖)

   日期:2014-05-12     來源: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    瀏覽:259    
核心提示:  又見蔬菜賣難。  周至的芹菜、三原的卷心菜、華陰、臨潼等地的萵筍  在政府、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這一輪賣菜難


  又見蔬菜賣難。


  周至的芹菜、三原的卷心菜、華陰、臨潼等地的萵筍……


  在政府、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這一輪賣菜難的風波正逐漸趨于平息,收入遠遠低于預期的菜農們正在重整土地,期待下一料的耕耘能有好的收入。


  其實,今年不光我省的蔬菜價低難賣,早在四月中上旬,國內一些省份就已經出現了“菠菜風波”、“白菜風波”等蔬菜價低難銷的呼聲。


  這些年,每隔兩三年甚至一兩年就會出現一次蔬菜價低難賣的現象。許多人認為,這就是市場規律,不可能改變。難道菜農的辛勤勞作就要承受這種“過山車”式的煎熬嗎?難道農戶面對市場風險真的就無能為力嗎?記者在我省的部分蔬菜種植區采訪調查,發現許多市場風險通過人為的努力是可以規避的。


  僅憑去年的行情,菜農就把種植面積擴大幾倍甚至十幾倍


  周至縣終南鎮三灣村是全縣傾力打造的萬畝綠色蔬菜基地的中心。這里露地菜種植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大棚菜的種植也有20多年,還帶動了附近司竹鎮阿岔村等幾個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去年,僅蔬菜一項,村民的人均收入就過萬元。今年,周至價低難銷的芹菜也主要集中在這一帶。


  在媒體、政府及社會各方的幫助下,5月6日,周至的芹菜已經銷售得差不多了,偶爾見到幾輛拉芹菜的車。
  任松柏是三灣村的村民,去年種了3畝芹菜,收入了五六萬元,看到這么好的行情,今年他就跟朋友合伙投資12萬元包了30畝地全部種了芹菜,結果只收回了2萬元,只能希望接下來種的茄子能挽回點芹菜的損失。


  像任松柏這樣今年擴大種植面積的菜農并不在少數。僅三灣村,芹菜的種植面積就由去年的3000畝擴大到了今年的5000畝。在三原縣,今年卷心菜、萵筍的種植面積也分別比去年增加了5000畝和2000畝。


  說起了解蔬菜的相關市場信息,任松柏說:“一下子包30畝地,就是因為去年的行情好,再沒有別的信息可以參考,市場調查更談不上。”由于受到今年市場的打擊,任松柏已經決定明年再不承包地了。


  張海濤是職業農產品經紀人,在全國多個省份跑農產品銷售近十年了。這幾天跟著他在各地收萵筍的小賀在臨潼也種了10畝萵筍。張海濤指著小賀說:“根據這幾年跑農產品市場的經驗,我就覺得去年萵筍價格高得有點離譜,年初栽苗時,就提醒他不要種那么多,他偏不聽,結果怎么樣!”小賀尷尬地說:“總想著,即便賣不到去年那么高的價,哪怕一畝我少掙些,地多了還是掙得多,誰知道連本錢都差得遠。”


  省園藝站站長巨海林前幾天也帶隊到全省幾個重點的蔬菜基地了解了一下蔬菜價低難銷的情況。他說:“農民趨價跟風的心理糾正起來難度很大。其實根據這幾年貌似規律性地出現這種價低難銷的狀況,省農業廳也實時發布一些相關的預警信息,但是真正接受的農民并不多。”三原縣瓜果蔬菜局局長魏建國也深有感觸。他說:“三原縣利用全縣40多個蔬菜合作社在外省設立的信息點收集蔬菜行情,并通過合作社及時反饋給菜農,但菜農并不認可你的信息。”


  合作社沒有完全發揮“合作”的力量,農戶闖市場多是單打獨斗


  在三灣村,菜品數量多、質量高,有6個通過國家綠色認證的品種,30戶村民有搞運輸的大貨車。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高質量的蔬菜基地,卻沒有一個成功的蔬菜專業合作社,沒有一個響當當的蔬菜品牌,2000多人的村子,幾乎家家種菜,也僅有七八個經紀人。


  任廣社既是村主任,也是經紀人。他今年種了近3畝芹菜,雖然比去年多了一畝多,沒掙下錢,但因為賣得早,也沒有賠什么錢。眼下,他在之前種芹菜的地里種的黃瓜苗已經有四五十厘米高了。他說:“今年芹菜剛一上市時是1元/公斤,根據我的市場經驗,覺得是個不低的價位,我立即就賣了,當時也動員村民趕緊賣,但是沒幾個人相信,都在等著價格往上走,只有1/5的村民在最高價位時把菜賣了。”


  原來,去年的芹菜價格就是一路上揚,從最初的0.6元/公斤一直飚升到多年來少有的高價2.4元/公斤。任廣社說:“今年村民也在等著去年那種上揚的形勢,耽誤了最佳時機。”據了解,三灣村原來有蔬菜專業合作社,但并不成功,沒有打出品牌,也沒有把菜農真正地組織起來,菜農還是零散地銷售,甚至有坐等客來的心理。


  三原縣魯橋鎮有六個蔬菜專業合作社,有三個蔬菜批發市場和100多人的經紀人隊伍。但是,這些經紀人基本上是自己聯系自己的客商,根本談不上帶動作用,也沒有形成魯橋的特色蔬菜品牌。


  巨海林站長在調研中也發現,目前的蔬菜專業合作社規模普遍相對較小,發揮的作用不大,服務功能不全,形成知名的蔬菜品牌少,加上農民的契約意識差一些,沒有形成利益風險共擔這樣一個合理格局。


  設施蔬菜投資大,老菜區菜農積極性不高


  這幾年,我省出現價低賣難甚至滯銷的蔬菜都是露地菜,而設施蔬菜雖然出現過價格低的時候,但菜農并沒有賠錢,只是掙得少而已。


  三原縣目前有蔬菜面積25.5萬畝,露地蔬菜也只有5.2萬畝,其他的全部為設施蔬菜。今年發生蔬菜價低賣難的情況主要集中在露地菜產區。魏建國說:“這些地方都是數十年的老菜區,群眾的種植習慣較為滯后,設施蔬菜面積比例較低。”他認為,要改變蔬菜價格“過山車”的被動局面,還是要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發展精細菜。


  據了解,種萵筍、卷心菜、芹菜等露地菜一畝地大概需要投入1000多元,而搞設施蔬菜,一畝地至少要投入1萬元左右,所以有的農民積極性不高。


  從2009年起,我省就啟動實施了“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以解決全省春節前后蔬菜的斷檔期,減少外調蔬菜的壓力,增加農民收入,并給予菜農相應的資金補助和獎勵。截至2013年底,我省設施蔬菜面積已達265萬畝,年產830萬噸鮮菜。巨海林說:“作為返季節菜,受氣候影響較小,打了時間差,為農民贏得了市場,增加了收入。”他認為,露地菜是簡單菜,投資小,但受氣候影響波動大。而設施蔬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露地菜在某種程度上不可控的市場風險,各地應該繼續引導鼓勵農民搞設施蔬菜的積極性。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