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市場后期走勢并不太樂觀。由于前期價格上漲過快、漲幅過大,透支了未來的漲價空間,農民用肥旺季時,尿素價格可能再次出現淡季漲、旺季跌的局面。從目前來看,尿素市場面臨著四個不利因素。
一是開工率繼續提升。尿素價格大幅上漲后,多數尿素企業都處于盈利狀態,生產積極性明顯提升。目前部分停產企業已恢復生產,后期開工率還將進一步提高。現在影響企業開工的一個最大因素就是環保,但總體來看,更多影響的是北京周邊地區如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地,尿素產能最大的內蒙古、新疆等地影響不大。目前全國尿素開工率已上升至60%左右,后期可能繼續上升。
二是出口不容樂觀。盡管2017年尿素出口取消了80元(噸價,下同)的出口關稅,但1月份僅出口尿素24萬噸,創出2014年以來月出口量新低。隨著尿素開工率提升,需要出口來消化過剩產量。據估計,如果尿素月出口量不能提高到百萬噸以上,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就會越來越突出。目前出口價格比國內市場低,且國際尿素價格在下行,2月份以來美國新奧爾良駁船大顆粒尿素離岸價回落15——24美元至每短噸219——235美元,中國尿素離岸價也回落15——23美元至235——255美元,出口形勢并不樂觀。
三是基層接受意愿不強。此輪尿素出廠價從1100多元最高漲至1700多元,前期漲價順暢,經銷商接受程度較高,但到了終端環節,要農民接受漲價不那么容易。農產品價格不漲,種田收入很低,有些種植大戶可能要放棄包地。農產品價格低成為制約化肥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是低價氮肥擠占市場份額。據悉,尿素價格持續高位,不少地方的經銷商采購低含量氮肥或用氯化銨擠壓顆粒代替尿素。經銷商說,山東氯化銨(干銨)的批發出庫價僅700——730元,兩噸的價格都不及尿素,何況糧食價格這么低,農民當然更愿意選擇經濟實惠的肥料。同時,“這些低價氮肥的銷售情況較好,賣一袋能賺10元錢,而賣一袋尿素賺1塊錢都少有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