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已過,菜價也開始回落,不過海鮮產品是個例外。昨日,導報記者走訪廈門多家農貿市場發現,由于漁民一般要等到正月十五后才會開工,導致市面上各種海鮮成了“稀罕貨”,不僅價格漲了兩三成,品種也很少。
昨日,在東坪農貿市場,導報記者看到,剛剛過了中午12點,多家賣海鮮攤位的貨架上已空空如也,攤主已經在清洗攤位準備收攤。而平時,他們要忙到晚上六七點鐘。
東坪農貿市場一位賣海鮮的攤主告訴導報記者,她春節后一回來就發現,所有活海鮮品類的價格都大漲:原先一斤賣28元-30元的黃翅魚,最近要賣45元;而春節前售價每斤38元的蝦,目前則漲到50元/斤。“價格漲了不說,我們還拿不到貨。”
另一位在售海鮮的攤主指著攤位上僅剩的幾條魚說:“你看,就剩這幾條魚了,品種很少,黃花魚、黃翅魚等比較好賣的魚更是拿不到,能拿到的話數量也很有限。”
導報記者走訪農貿市場后發現,活魚類、貝類、蝦類和其它海鮮品類的價格普遍飆漲三成左右,部分搶手的品種則漲價近四成。“漁民也要過年,一般要等到正月十五后才會開工,導致海鮮供應減少。”第八農貿市場從事海鮮售賣行當15年的林女士說,根據往年經驗,元宵節過后海鮮價格會逐漸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