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冷空氣又要來了,菜價會不會漲?昨日,記者走訪滬上各大批發零售市場后發現,從上月中旬至今,申城菜價特別是綠葉菜價格一路下探,部分零售市場“1元菜”回歸,青菜、蘿卜、大白菜價格在不少菜市場內都穩定在“2元內”。業內人士表示,市場供應量增加是菜價穩定的主要因素。據披露,本月申城批發市場的郊菜量增加約30%,客菜供應量也增加15%。
零售“1元菜”回歸
“本地自種的矮腳青菜,現在一斤1.5元。大白菜也比較便宜,同樣是1.5元一斤,黃芽菜貴一些,2.5元一斤左右。”高平路菜市場內,一攤主告訴記者,市場里多數供應以本地菜為主,價格相對平穩。“矮腳青菜供應量比較大,價格便宜。另一種奉賢產的‘上海青’小青菜,零售就要4元左右一斤。”攤主告訴記者,除了本地草頭還處在15元一斤的高位外,葉菜價格基本都不高。
而在位于西康路余姚路上的海康菜市場內,有攤主擺出了“大白菜1元特價”的招牌,而青菜在該市場的零售價也僅為2元/斤。鎮寧路菜市場內,米莧已提前下市,青菜的零售價為每斤1.5元、大白菜為每斤1.25元、卷心菜每斤2元、雞毛菜折合每斤2.5元。此外,菠菜、蕹菜、生菜的零售價格也都穩定在每斤2.5元到4元之間,白蘿卜、土豆等家常蔬菜的價格則回歸至1.5元一斤左右,當季的本地花菜則為每斤3元,冬竹筍等時令菜的價格也相對穩定。記者注意到,盡管已近12月中旬,但“寒冬”未現,今年上海市場的蔬菜零售價格同比去年要低上不少。唐家灣、寧海東路、人民路、馬當路等中心城區的菜市場零售價格也已顯示出處在今年以來的低位區,2元以內的“1元菜”并不鮮見。個別菜市場大白菜的零售價最低至0.9元一斤。
三大葉菜價格齊跌
根據上海市農委的價格監測數據顯示,以市民購買最多的青菜、雞毛菜、卷心菜這三大葉菜為基準,本周的田頭價、批發價、零售價都是以跌為主。其中,除雞毛菜微幅上調外,根據監測,青菜的田頭價已跌至0.64元/斤、批發均價跌至0.89元/斤、零售價跌至2元/斤;卷心菜田頭價跌至0.7元/斤、批發均價跌至1.25元/斤、零售價跌至4元/斤。
而以11月15日至今的監測數據顯示,上海的青菜田頭價格從11月15日至今就一路下挫,從2.39元/公斤下降至1.27元/公斤;雞毛菜田頭價格曲線有所反復,從11月15日的3.62元/公斤跌至2.66元/公斤,至12月2日反彈至3.36元/公斤,昨日又跌回3.1元/公斤;卷心菜的田頭價格也是從11月15日的1.62元/公斤,一路下跌至1.4元/公斤。
從市場供應量來看,申城批發市場中,青菜的供應量最大的為江楊農產品批發市場、日均銷售供應達到170噸,一級市場的日均銷售達到264.13噸、二級市場的日均銷售達到127.5噸;卷心菜供應量最大的為江橋批發市場、日均供應達到83.16噸,一級市場達到123.16噸、二級市場達到30.3噸;大白菜供應量最大的為江橋批發市場、日均供應達446.65噸,一級市場供應達605.65噸、二級市場達150.8噸。
郊菜供應量增加3成
“按季節,過了‘大雪’節氣,但天氣依舊溫暖。適宜的溫度讓蔬菜、特別是葉菜產量上升,本地郊菜、客菜的供應量加大,價格自然回落。”鎮寧路菜場負責人桂農耕告訴記者,說好的“寒潮”始終沒有席卷而來,因此近期的菜價回落明顯。
“從批發市場來看,近期綠葉菜的均價降幅達到3成,而本地郊菜的實際供應量也增加了3成。客菜的實際供應量也增加了15%左右。”上農批蔬菜部經理顧志平分析指出,價格回落、“1元菜”逐步回歸的原因主要還是和適宜的氣溫有關。“11月有2股冷空氣,12月卻氣溫適宜。沒有霜凍,較為適合本地葉菜的生長。”
顧志平向記者指出,如今雞毛菜已基本落市,本地青菜和大白菜成為葉菜主流,本地青菜的生長周期僅為20天左右,適宜的溫度就會讓產量增加。“市場供應量和需求量是同比遞增的,葉菜品種特殊性,成熟需收割上市、不然口感會‘老’。因此在豐產情況下自然加大了上市量,價格也就自然回落。”
記者了解到,除了本地郊菜外,客地葉菜的主產地為山東、江蘇兩地,目前其市場供應量也增加15%左右。“暖冬、量產,保障了本輪菜價的平穩回落。另一部分能夠儲藏的蔬菜則需要適度儲藏,盡可能使市場保有量實現供需平衡。”顧志平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