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價剎車失靈,狂轟油門一路飆漲。
麥價跟房價類似,都像是開車,有的時候踩油門,有的時候踩剎車,不變的是車永遠在向前開,價格一直在漲。自2006年小麥托市收購啟動以來,托市底價一路輕踩油門,麥價昂首向前。至2015年,連續兩年剎車調控,小麥價格低調穩進。
從9月底至今,朋友圈里擴散著關于2017年托市底價的各種小道消息,秋播已經拉開帷幕,而明年“官價”仍無正式發文。從往年托市底價的公布時間來看,官方發文應該就在本周。
與去年相同,在政策發布前今年市場傳言依然是下調6分,個人認為價格“急剎車”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從農民種植收益來考慮,未來我國小麥產量的擔憂來自于激勵制度,而非技術問題。小麥比較收益再次降低,將導致農民種植意愿不斷下降,播種面積減少。其次,從供需形勢來看,國內小麥種植激勵乏力和優質麥供給不足,導致麥市總量和結構性供需失衡的風險加劇。長期來看,小麥價格將繼續上升,進口小麥的比價優勢將持續擴大。在內部供應不足和外部低價優勢的共同夾擊下,盡管國家政策為其筑起了較為厚實的壁壘,國內麥市也會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
去年十一期間,托市底價下調6分的傳言加上山東加工企業下調小麥收購價,導致市場出現恐慌,麥價呈現“斷崖式”下跌。今年傳言依然是下調6分,而十一以來的市場價格卻不斷上漲。一方面說明市場對此消息已經免疫。另一方面是今年托市收購量創近六年新高,導致市場流通糧源同比明顯顯得偏少。尤其在今年部分地區小麥“產質雙降”的情況下,大量符合質量的小麥進入托市收購,質優糧源市場供求形勢趨于緊張。在政策糧投放市場之前,市場供需偏緊的格局將難有實質性改變。
另外,2015年的托市小麥仍未投放市場,再加上今年新增庫存及2015年前產托市小麥庫存,國家有充足的糧源通過控制拍賣節奏對小麥市場進調控。
政策公布在即,個人認為明年托市收購底價踩油門的可能性基本為零,急剎的可能性也不大。從國家財政負擔層面來考慮,“緩剎”概率性較大。但還要考慮到農民種值收入,經濟發展及物價漲跌,加工企業盈利水平,國內外價格水平,種植結構調整,中長期供需形勢等多重因素。繼續持平或者下調3分以內,才能保障后期麥市的穩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