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全球水產養殖領袖展望峰會(GOAL)上,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CAPPMA)常務副會長崔和曾說,在主要出口國——美國市場幾近飽和的情況下,要繼續推進中國羅非魚產業發展,就要把目光轉向發展國內市場。
盡管我國羅非魚以出口為主,但是在北方一些城市的市場上,對原條羅非魚需求仍舊強勁,而且價格較高,在北京的超市里就能買到羅非魚片。
但是,在國內一些大型水產公司董事會對這一方案仍有爭議。
臺灣全興國際水產集團分公司,廣州祿仕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JoeChow表示,國內市場消費者數量超過10億,發展潛力巨大。
在GOAL峰會舉辦同時,由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的第13屆羅非魚產業發展論壇也在廣州拉開帷幕,由于出口美國和墨西哥市場表現不佳,論壇主要針對國內市場發展之路展開討論。
2005年,中國養殖羅非魚的75%都出口美國,到2015年這一數值跌至42%。
產量展望
2014年,羅非魚產量將近170萬噸,2015年漲至171萬噸,預計今年產量能達到172萬噸,2017年產量有望達177萬噸。業內專家預測,2018年我國羅非魚產量將會呈現下降趨勢,總量可能跌落至171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