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主產區質優糧源數量大幅下降以及價格上漲,小麥托市收購進度大幅放緩,托市收購已步入尾聲,國產優質小麥及質量較好的普麥之間價差同比明顯縮窄。后期政策調整將成麥價走勢分水嶺,關注市場購銷主體心理博弈。
流通市場供需格局分化凸顯國內主產區小麥托市收購數量同比明顯增加,使得流通市場糧源供給遭受明顯擠壓,托市收購“量價”提振效應顯現,持糧主體惜售心理較強,進一步降低市場糧源流通量,國內麥價整體呈現上漲態勢,區域間麥價走勢不一,華北地區小麥價格漲幅明顯,江淮、黃淮等地區漲幅緩慢。截至9月5日,河南、山東等11個小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新產小麥數量6827萬噸,較上年同期增加729萬噸。從近幾年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來看,2007~2016年同期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平均收購量5589萬噸,其間最低值為2007年的4036萬噸,最高值為2014年的7051萬噸。主產區新麥收購增量以及托市收購增量明顯下降,凸顯出流通市場糧源采購難度大。截至9月10日,國內主產區托市小麥收購數量2700多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近800萬噸。其中,河南累計收購小麥數量2005.3萬噸,同比增加133.4萬噸,托市收購量1137.2萬噸,同比增加274萬噸。近幾期主產區5日托市收購增量已由高峰時間的200多萬噸下降至不足100萬噸。當前國內主產區質優新麥市場價格已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貿易商小麥收購接近尾聲,即便再繼續上調價格,收購情況也難有改觀,小麥出售多以優差小麥勾兌為主。據市場監測,截至9月中旬,江蘇徐州邳州地區普通新麥收購價2360~2400元/噸,安徽宿州蕭縣地區2320~2360元/噸,山東棗莊滕州地區2450元/噸,河南安陽地區2320~2340元/噸,河北邯鄲永年地區2500元/噸。
國際價跌制約國產優質麥價加拿大農業暨農業食品部(AAFC)將本年度頭號小麥產區薩斯喀徹溫省小麥平均農場銷售價格預估值下調10加元/噸,為205~235加元/噸,這意味著小麥價格可能低于上年水平。美國農業部最新供需報告將2016/2017年度美國小麥農場平均價格預估中間值下調0.10美元/蒲式耳,為3.30~3.90美元/蒲式耳。截至9月中旬,美國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美軟紅冬小麥12月合約期價報收于403.5美分/蒲式耳,期價整體運行于10年以來低位。受進口小麥“量大價低”制約,國產優質小麥南下需求疲軟,這也使得今年國產優質小麥與質量較好的普麥之間價差同比縮窄。截至9月中旬,國產優質小麥“藁優9415”與三等普通白小麥均價的價差為80~85元/噸,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為345~350元/噸。2016年9月9日中山市糧食儲備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委托采購2015/2016年度產加拿大紅麥,底價2960元/噸,成交價2960元/噸(散裝,倉庫船板價);委托采購2015/2016年美硬紅春麥,底價2960元/噸,成交價2960元/噸(散裝,倉庫車板價)。
粉企質優質差新麥搭配使用在中秋、國慶“雙節”效應的帶動下,面粉加工企業開工率提升,新麥加工需求旺盛,糧源上貨量不大,促使面粉加工企業上調新麥市場收購價格。為降低糧源加工成本,面粉加工企業加大質優新麥與質差新麥的搭配使用。國內宏觀經濟環境艱難,對本身處于產能嚴重過剩且面臨消費結構升級的面粉加工行業沖擊明顯,原材料質量參差不齊,且采購成本較高,下游產品質量要求高,且需求疲軟,面粉加工企業同時面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困境,這使得面粉加工企業的生存壓力較往年明顯增加,控成本、抓質量對面粉加工企業尤顯關鍵。據市場監測,截至9月中旬,河南安陽地區面粉加工企業30粉出廠價3080元/噸,麩皮出廠價1280元/噸;河北邯鄲永年地區30粉出廠價3220元/噸,麩皮出廠價1120元/噸;山東棗莊滕州地區30粉出廠價3220元/噸,麩皮出廠價1160元/噸;安徽蕭縣地區30粉出廠價3080元/噸,麩皮出廠價1200~1240元/噸;江蘇徐州邳州地區30粉出廠價3200元/噸,麩皮出廠價1200~1240元/噸。據統計,截至2016年9月中旬,國內特一級小麥粉與三等白小麥均價的價差為1115~1120元/噸,面粉、小麥均價的價差較上月同期擴大30~40元/噸。
后期政策成價格優勢分水嶺國家糧油信息中心9月供需月報顯示,2016/2017年度國內小麥消費總量為11101萬噸,較上年度增加124萬噸;2016年全國小麥產量12858萬噸,較上年減少161萬噸;預計2016/2017年度全國小麥供求結余量為2057萬噸,較上年度減少314萬噸。近期隨著國內主產區流通市場糧源階段性趨緊,以及面粉企業加工需求提升,購銷主體之間的博弈加劇。從供給端來看,流通市場糧源數量少成為麥價上漲的主要推動力,進而引發部分持糧主體惜售待漲而沽;而從需求端來看,雖然面粉企業小麥加工需求提升,但因成本增加未能有效傳導至終端市場,導致產成品市場價格滯漲,面粉企業經營困境加劇,這將促使面粉企業在控制開工率以及原糧采購力度的同時,盡量加大配麥力度以降低生產成本。隨著國內麥價底部重心逐步攀升,其上行動力將逐步弱化,麥市將隨著流通糧源消化殆盡而步入政策市,國家臨儲小麥將逐步成為市場糧源供給主渠道,區域間投放結構的失衡,也將使得后期區域性行情凸顯。建議后期密切關注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政策,以及下一年度主產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持糧主體心理價格預期不宜過高,建議擇機出售糧源,以規避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