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進入秋季,蔬菜的價格就會波動。大蒜成了今秋菜價的“第一漲”,每斤15元的售價,比半個月前幾乎翻了一番。
9月13日,在五泉肉菜市場買菜的李大媽躊躇了好久,終于還是買了三頭紫皮大蒜。“將近五元錢,要不是老伴好這口,我肯定不買!”李大媽心疼地念叨著。當天,五泉肉菜市場上的大蒜價格普遍漲到了每斤15元。
張掖路肉菜市場的大蒜價格也漲到了每斤15元。由于價格太高,不少菜販子也都不敢多批發大蒜。據市場內一位姓王的攤販介紹,今年5月初每斤大蒜僅售5元,到8月逐步開始上漲,一直持續至今。這位攤主表示:“前段時間由于大蒜主產區山東等地的天氣不好,大蒜上市時間推遲,再加上省內以及周邊省區受旱情影響,大蒜產量也大幅下降,導致市場上大蒜價格一直往上躥。”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目前,蘭州市場上大蒜的價格已經超過2011年蒜價的歷史最高點。
隨著大蒜價格持續走高,連鎖效應已經凸顯。吃面就著蒜,市民邱先生就好這口,以至于他衡量面館優劣的一大指標就是該面館提供的大蒜好不好。最近,他失望地發現,他經常光顧的一家面館近期提供的大蒜質量大打折扣。9月13日,這家面館的老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委屈地說:“別看小小的一頭大蒜,我們面館一年差不多要用1800斤,原來批發市場里的散蒜只有三四元一斤,一年用蒜的成本在五六千元;現在批發價都快漲到10元了,幾乎漲了三倍,成本太高真有點吃不消,而且現在有些顧客離開時,會悄悄拿幾瓣蒜,我們只好減少大蒜供應量。”
此番大蒜價格強勢上漲也引起國家商務部的關注。9月13日,記者從國家商務部官網上了解到,據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河南、山東、蘇北等地大蒜種植規模和產量均減少,造成全國庫存量減少,2015年為215萬噸,到今年3月初僅60萬噸左右。大蒜庫存量的大幅減少,是推高蒜價的主要原因之一。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回應:這幾年大蒜價格確實有一些起伏,新一輪大蒜價格的上漲是從去年7月開始的,今年以來延續上漲態勢,主要是由于去年種植面積減少,加上產量有所下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