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國內小麥平均價格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

   日期:2016-09-1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561    

8月份以來,國內主產區小麥價格溫和走高,其中河北、山東地區小麥價格漲幅因小麥受災情況略少相對明顯。但業內人士預計,考慮到市場流通小麥品質等諸多因素,國內小麥平均價格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

  ——市場流通逐步偏緊,小麥價格溫和走高

  8月份,隨著收購的持續進行,收購量的不斷攀升,國內主產區小麥價格溫和走高。據市場信息,截至8月末,不完善粒在10%以內的小麥收購價多在1.18-1.22元/斤,不完善粒在15%以內的小麥收購價多在1.14-1.18元/斤,不完善粒在20%以內的小麥收購價在1.1-1.14元/斤,環比上漲約0.02-0.03元/斤。

  據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高級分析師申洪源分析,小麥行情堅挺,不少地區出現溫和上漲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收購量增加、流通量減少,小麥區域性市場供需偏緊推動價格走高;二是8月份進入短期的消費階段,大中院校開學、后期與中秋、國慶備貨都讓面粉消費擴大;三是標準品質小麥需求擴大,使華北地區小麥價格漲幅相對明顯,進而影響到南方地區的采購心理。

  “但應該看到,市場的價格頂部明顯,即托市小麥交易底價,一旦市場價格上升到1.23元/斤(三級托市小麥交易底價),會引發企業進入托市交易購買,屆時市場上的價格就會止步不前。”

  申洪源認為,從目前情況來看,市場上的價格高地在河北、山東等地,促使當地面粉加工企業的運營成本高于河南、江蘇及安徽等地區,在當前企業的面粉加工技術基本在一樣水平的基礎上,高成本面粉勢必影響到銷量。同樣,如果華北地區的貿易商在1.2元/斤的價位大量收購小麥,也面臨后期的綜合成本會高過托市小麥的交易底價的風險。

  ——面粉需求明顯擴大,麩皮市場弱勢運行

  8月份,國內大部分地區降水天氣減少,特別是中、下旬后,隨著學校開學的集團性消費影響,以及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節,加工企業對小麥的加工量逐步擴大,一方面帶動了小麥的市場價格,另一方面也鞏固了面粉的出廠價格。

  據市場信息,8月下旬,主產區30粉的主流出廠價格多在1.56-1.62元/斤,環比略漲0.01-0.02元/斤。市場對面粉的需求雖然提升,但時間短暫、數量有限,月末個別地區的面粉出廠報價略有下調。

  據分析,8月份麩皮價格弱勢運行,前期價格較高的江淮、黃淮地區降幅較大,而華北地區也有不同幅度下滑。

  據市場信息,8月末,各主產區麩皮出廠報價多在0.57-0.6元/斤之間。麩皮價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玉米、豆粕、菜粕、高粱等相關替代品價格普遍走低,加之面粉加工量擴大,市場上麩皮供應也隨之增加。

  ——新麥質量同比下降,入庫總量同比增加

  8月中旬發布的2016年我國夏收小麥質量調查報告顯示,根據檢測數據,9省份收獲小麥整體質量明顯不如去年。容重和三等以上小麥比例有所下降,不完善粒超標問題較為突出。其中,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等4省不完善粒超標較為嚴重。

  多個主產省為減輕種糧農民因災損失,均采取“應收盡收”的措施來執行收購,收購標準從之前的“不完善粒不超8%”擴大到“不超20%”,促使各地收購量快速增長。據國家糧食局網站消息,截至8月2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新產小麥6158萬噸,同比增加483萬噸。小麥收購量從7月末的“同比減少”,到8月下旬的“同比顯著增加”。

  申洪源認為,此舉對市場將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對于小麥的市場價格將形成較為長期的壓制,甚至拖累作用。雖然各方看到隨著收購量不斷擴大,市場流通正逐步減少,部分地區的小麥價格也出現較為明顯的上漲苗頭。

  但應注意的是,主產區多省市執行的臨儲收購標準是“不完善粒放寬至20%”,根據今年冬小麥主產區的小麥質量以及當前的收購形勢粗略估算,在已收購6000多萬噸的小麥中,不完善粒超10%的小麥或占到四成,隨著收購的持續進行,超標小麥的占比或繼續增加。也正因為如此,后期市場上自由流通的小麥平均質量難以超過已入庫的小麥質量,進而制約整體小麥價格漲幅。

  ——供應進一步增加,國際麥價創十年新低

  美國CBOT小麥期貨市場受空頭回補盤以及對后期出口需求提升的樂觀預期帶動,8月上、中旬緩步回升至451.8點后,快速下跌,最低跌至402點,創10年來新低,相比2008年3月份金融危機時的高位累計下跌近70%。導致國際麥價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小麥供應充裕,而消費量卻并未跟上各主產國不斷增長的產量。

  國際谷物協會(IGC)最新預計,2006/17年度全球小麥產量將達創紀錄的7.43億噸,同比增長1%。而據美國農業部(USDA)8月份的全球農產品供需報告,2006/17年度全球小麥產量將增至7.434億噸,供應量為9.86億噸。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專家表示,全球人均小麥年用量增至67公斤,在產量高于消費量的同時,全球谷物庫存將進一步增加。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綜上所述,考慮到常時常量的臨儲小麥交易、當前及后一個階段面粉及麩皮的消費,以及市場流通小麥品質等諸多因素,國內小麥平均價格繼續上漲的空間有限。

  此外,業內人士提出,9月份將是市場信息的關鍵期:一是南方新季玉米陸續上市、東北玉米進入生長關鍵期,產情直接影響到市場價格,進而對小麥的飼用消費產生影響;二是9月是小麥集中收購的最后一個月份,最終的收購量以及托市收購量到底如何,將影響到市場對小麥流通的總體預期;三是9月末或10月初將發布2017年小麥的托市收購價格,托市價格是否調整也會直接影響到市場的購銷情緒及價格走勢。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