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麥市場行情出現開秤就疲軟的現象,并且一直持續到6月下旬,這還是筆者從業多年來第一次見到,直到7月份小麥市場購銷的活躍度才開始提高。很多從業人員表示,小麥作為糧食作物,受國家調控影響非常明顯,所以國儲庫的收購力度強弱直接影響市場的購銷情況。今年長江以南地區的小麥主產區多數都受到了天氣災害的影響,小麥質量較差,即便國儲適度放寬了入庫標準,但當地部分地區的小麥質量還是嚴重超標,難以入庫,只得淪為飼料麥,價格始終維持低位。長江以北的小麥主產區雖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天氣影響,小麥質量差于往年,但僅是個別地區,山東以及河北北部地區的小麥質量還是非常好的,各地糧庫和制粉企業出現小范圍的搶糧現象。這也就是近期市場上安徽、江蘇以及河南等地小麥價格持續維持低位,而山東、河北等地小麥價格上漲明顯的主要原因。既然近期的小麥市場行情大家都已了解,那么現在小麥到底該不該留成為了市場囤糧者們的主要疑慮。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楊進山(筆者)認為,短期的小麥購銷策略還是入庫為主,適度存儲好糧,而次糧一律不留。
首先,國儲近期發力收購小麥,積極送糧入庫是最好選擇
7月份以來,國家托市收購的執行力度明顯加大。據了解,目前6個小麥主產省已啟動的最低收購價庫點已達到3100個,可用空倉容3627萬噸。盡管當前小麥收購進度較往年相比整體偏慢,但6月下旬以來收購進度還是明顯加快的。截至7月10日,中儲糧已在6省累計收購最低收購價小麥902萬噸。7月6日至10日的五天間,收購小麥207萬噸,比上期五日收購量增加了61萬噸。可以看出國儲的收購力度開始增強,這其實是個回籠資金的好時機,老話說的好“錢到手了才是自己的”。如果一味囤糧待漲,其貸款壓力、存儲壓力以及一些不可抗力因素都會讓囤糧者的利潤減少,所以在國儲近期發力收購小麥的時候,積極送糧入庫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未來市場缺乏收購主體,小麥價格大漲可能要明年
從近兩年的制粉企業生存大環境來看,今年的制粉業還處在行業的調整期,市場還在萎縮中,如果未來國儲收購力度減弱,或是結束收購,則國內小麥市場將缺乏有力的需求主體,價格很難大漲。另外,我國小麥市場供需狀況整體寬松,盡管今年局部區域小麥質量受到一定影響,但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幾率仍然很小。一方面國家臨儲小麥庫存充裕,市場供給無虞;另一方面需求不旺,市場的消費難有明顯的增加。估計在國家政策主導下,“穩”為主流的的小麥市場走向不會改變。所以筆者認為近期的行情是個出貨的好時機,如果想囤好糧,則不要期待短期獲得利潤,要考慮好盈利點位,做好各類減少損耗準備。
最后,好糧價格未來一定上漲,次糧無大宗需求也是事實
從今年各地反饋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出,今年的優質好小麥市場供應量明顯不足,所以好糧的價格未來一定有上漲空間,但筆者認為國儲2015年的小麥一直沒有參與拍賣和輪換,后期勢必會大量供應市場,其質量都是非常好的,所以新季小麥中的好糧價格雖將上漲,但幅度不會特別大,預計在1.25-1.27元/斤之間將受到國儲拍賣價阻攔,難以繼續大漲。所以即便看漲好糧價格也需要理性對待。次糧方面雖然近期價格不高,但筆者還是不建議繼續留存,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選出部分入庫麥,而剩余的低價出售。因為次糧本身的雜質就多,很難長期保存,再加上后期飼料原料的價格整體趨弱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樣飼料小麥的用量也會減少,未來次麥價格難漲,甚至有可能下調,所以筆者不建議貿易商續囤儲手中質量較差的小麥。
總體來看,今年的國內小麥行情兩極分化是必然現象,“優質優價,劣質低價”將是小麥行情未來的主流走勢。隨著新麥進入后熟期,后期新麥價格向陳麥價格接軌是必然的。由于陳小麥價格難以下跌,受新陳小麥價格接軌的驅使,新小麥價格將會維持穩中上行的市場格局,但也僅限于質優小麥而非劣質小麥。所以手中小麥質量較差的貿易商還是盡快處理掉,后期可以關注玉米、大豆等其他進入產出旺季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