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安徽地區(qū)啟動小麥托市收購已經一個多月,新麥市場購銷較前期有所活躍,市場購銷總體上旺季不旺,價格運行溫和,收購進度偏慢;受新麥大量上市的影響,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成交低迷。今年新麥生長和收獲期間受陰雨天氣影響,新麥品質下降,多地新麥不完善粒比例居高不下,難以達到國家托市收購的最低質量標準;局部農戶手中的新麥脫手難,政策性收購企業(yè)收到達標新麥的難度也較大。
據監(jiān)測,7月上旬安徽地區(qū)新麥價格以穩(wěn)為主,弱勢運行,市場價格多低于今年國家托市收購價格。7月10日,淮南鳳臺水分13.5%、容重750-760的新麥收購價98-105元/百斤,較上周下跌2元/百斤。淮北濉溪水分14%、容重760-780的新麥收購價109-114元/百斤。亳州蒙城水分14%、容重770的新麥收購價109元/百斤。宿州蕭縣水分13%、容重760-770的新麥收購價格在113-114元/百斤;貿易商新季小麥村屯收購價95元/百斤,毛糧,水分14%,容重760左右,不完善粒15左右,無芽麥。阜陽臨泉地區(qū)水分14%、容重760的新麥收購價格在95-100元/百斤;潁上地區(qū)水分14%、容重750的新麥收購價格在100元/百斤。蕪湖市場混合小麥收購價115-118元/百斤,與上周持平。滁州市場混合小麥(三等)政策性最低收購價118元/百斤,與上周持平;次級混合小麥:大型面粉廠收購價95-105元/百斤,與上周持平;經紀人收購價75-90元/百斤,與上周持平。
因托市收購質量要求嚴格,受制于今年小麥質量不佳,不符合國家收購質量標準的小麥較多,托市收購啟動后,入庫進度較為緩慢,托市收購數量大幅低于上年同期。國家糧食局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主產區(qū)各類糧食企業(yè)累計收購小麥1563萬噸,同比減少627萬噸。安徽省截至6月30日,全社會收購小麥307.3萬噸,同比減少10.9萬噸,其中最低價收購小麥135.7萬噸, 35.3萬噸,減少19.2%。質量差異較大使得企業(yè)規(guī)模化收購難度加大,政策性收購“提價”效應所帶來的增量效果明顯弱化。一方面,農戶低價售新麥。由于新麥達不到國家政策性收購標準,托市收購企業(yè)難以收購入庫,且新麥集中收獲期間,水分較高,難以長期保管,農戶只好就近全部銷售或部分銷售,價格明顯偏低。另一方面,國家政策性收購進度緩慢。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地區(qū)小麥質量偏差,不符合標準的小麥難以進入政策性收購范圍,只能當作市場糧或飼料糧進行收購,托市收購企業(yè)有勁使不上,社會企業(yè)收購謹慎。
由于當前國內面粉市場消費處于傳統(tǒng)性淡季,新麥集中上市后,部分面粉生產企業(yè)加工新麥參雜比例提高,對陳麥的需求相應減弱,同時加上小麥拍賣底價高出市場新麥價格,用糧企業(yè)拍賣成本較高,導致部分需求減少和拍賣積極性下降,臨儲小麥拍賣低迷,成交僅限局部區(qū)域。7月5日,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投放250.51萬噸,實際成交0.02萬噸,成交率0.01%,為近5個月最低,遠遠低于6月臨儲小麥拍賣周平均成交量為1.91萬噸,成交小麥也僅為安徽糧源。
目前,受托市收購的支撐,小麥價格溫和上升,新麥質量偏差仍是制約安徽地區(qū)小麥價格上行的主要因素。為緩解今年小麥收購的困局,做好今年小麥收購工作,夏糧收購以來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聯(lián)動,出臺政策支持夏糧收購。近日,國家糧食局發(fā)文首次對超標小麥收購作出回應,要求政策性收購要準確理解和把握小麥收購質量標準和質價政策,對萌動粒、生霉粒及不完善粒的檢驗提出了嚴格的程序和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符合政策性收購質量要求的小麥;針對超標小麥,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要求,由地方政府負責組織收購處置不達標小麥,農發(fā)行保障收購資金供應,所需費用補貼由地方政府負擔可在省級糧食風險基金中列支的精神,在省級人民政府的統(tǒng)一領導下,結合本地實際,積極采取購置設備整理、補貼加工收購、地方臨儲收購、組織企業(yè)和農戶對接等有效措施,切實抓好不完善粒超標小麥的收購工作,合理利用糧食資源,減少農民損失。省級層面安徽省糧食主管部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小麥收購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認真執(zhí)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對農民交售的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小麥必須敞開收購,應收盡收。各地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糧食質量標準和價格政策,決不允許壓級壓價。對不完善粒超標的小麥,要積極幫助農民篩選,通過有效整理達標后及時按最低收購價政策收購入庫。地方層面,安徽定遠縣、來安縣和鳳陽縣出臺了政策鼓勵地方糧食企業(yè)積極入市收購,鼓勵企業(yè)多收多銷,積極化解托市收賣“兩難”。從前期市場收購的情況看,質優(yōu)小麥價格上漲已成為市場共識,隨著各地對差麥收購政策出臺和完善,收購力度不斷加大,受多重利好政策疊加,預計后期小麥整體價格或將小幅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