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家糧食局官網發布《關于在河北山東兩省啟動201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的通知》,至此,主產區六省已全部啟動托市收購,這在近年來的小麥夏收歷史上并不多見。
相比較而言,今年冀魯兩地小麥托市啟動時間大大早于往年,這也進一步證實了今年國內小麥收購市場的低迷、農戶賣糧的困難以及夏糧收購形勢的嚴峻。
國家在河北、山東及時啟動小麥托市收購預案,政策性收購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這無疑會帶動市場購銷的活躍,預計偏慢的收購進度有望提速,小麥市場的回暖也有望加快。
南北麥價分化優普走勢迥異
目前新麥上市已有1個多月時間,隨著各地小麥上市量不斷加大,市場供給壓力也逐步凸顯。主產區新小麥收購價格運行雖然溫和,但南北價格分化及優普小麥行情走向分化卻相對明顯。
截至6月底,河北、山東新季小麥糧點收購價為1.13~1.15元/斤之間,制粉企業采購價在1.15~1.17元/斤之間,水分13%左右,容重790~810克/升,質量普遍達到1~2級。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等地新麥收購價多在1.00~1.15元/斤,水分13%,容重770克/升左右,價格跨度大,不完善粒超標以及芽麥、病麥偏重是價格偏低的主要原因。就南北市場來看,北方麥區價格相對好些,個別地區接近托市水平;而南方麥區價格則相對偏弱,尤其江淮部分地區質量偏差的小麥價格仍大多低于1.00元/斤。
農業部表示,今年夏糧生產進一步形成了黃淮北部強筋小麥優勢區,市場需求量大的強筋小麥面積比重達到23.5%,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相對于購銷不旺、價格疲弱的普通小麥而言,今年的優質強筋小麥仍然受到追捧。如當前山東省德州2016年本地產“師欒02-1”中等優質小麥收購價為2440元/噸,2級普通白小麥收購價2300元/噸;河北辛集2016年本地產“藁優2018”入庫價2480元/噸,2級普通白小麥入庫價2340元/噸,價差均達140元/噸。
市場預計,河北、山東托市預案啟動后,兩地的新麥身價將會迅速提升,價格很快就會向最低收購價靠攏,而南方麥區由于小麥質量偏差,市場空間依然較小,南北麥價走向分化的格局或會進一步加劇。
受累小麥質量托市收購偏慢
盡管南方四省托市收購已進行了1個多月時間,但受制于小麥質量問題,大量小麥被拒于政策性收購之外,國家政策性收購數量占比大大低于往年同期。
統計資料顯示,截至6月25日,河南累計收購小麥數量為344萬噸,其中托市收購133.4萬噸,占總體收購量的38.78%,而上年同期的占比為49.3%。
6月27日,江蘇全省累計入庫小麥375.25萬噸,其中托市收購122.95萬噸,占總體收購量的32.76%。
6月30日,安徽全省全社會收購小麥307.3萬噸,其中托市收購小麥135.7萬噸,占總體收購量的44.16%。
今年托市小麥收購進度同比偏慢,主要原因還是部分地區小麥質量偏差,不符合標準的小麥數量較大、難以入“托”,托市收購企業有勁使不上。筆者預計,受累于小麥質量,南方麥區政策性收購仍會穩步推進,收購總量或低于往年,托市收購對市場的提振作用低于市場預期。
冀魯啟動托市收購動力增強
國家及時啟動河北、山東小麥托市收購,既是市場所盼,也是形勢所趨。據農業部門預測,今年盡管農業氣象條件出現一些階段性不利因素,但夏糧總產仍然可以達到2800億斤,與歷史上最高的去年大體持平,總體上仍是一個豐收年,這對當前購銷不溫不火的小麥市場來說壓力較大。
由于今年河北、山東小麥受災相對偏輕,市場反映小麥質量普遍不錯,加之今年兩地預案啟動較為及時,估計冀魯兩省托市收購對市場的影響效應將會好于南方麥區,小麥市場的回暖或有望進一步加快。
首先,托市啟動時間早于往年。上年河北及山東泰安、德州、聊城、濱州4市9月11日啟動小麥托市預案,基本已到了收購的后期。由于有效收購時間較短,托市收購量相對有限。今年兩省啟動的時間較上年基本早了兩個月,可以說,有大量時間開展托市收購,集中收購時間較為寬松。
其次,河北、山東小麥質量相對較好。盡管南方四省托市預案啟動較早,但受制于小麥質量偏差,收購進度并不理想。而河北、山東小麥生產及收獲受災相對較輕,二等以上小麥占據絕大多數,較好的小麥質量為收購奠定了適宜“入托”的糧源基礎。
再次,河北、山東倉容壓力較其他地區相對偏輕。今年夏收主產區倉容矛盾較為突出,但河北、山東倉容壓力小得多。當前山東已確定和公布首批收儲庫點257個,有效空倉容290余萬噸。河北也已經確定了第一批、第二批收儲庫點名單,兩批共涉及庫點130個,有效空倉容350萬噸,基本覆蓋了小麥主產縣。
總體上看,河北、山東托市收購的啟動,將會進一步帶動市場購銷活躍,促進市場的回暖,最起碼對區域市場底部價格將形成支撐,至于能否拉動整體市場小麥價格上行,仍需時間的考驗。
質優小麥減少短板效應或現
今年夏收期間,由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降雨,湖北、江蘇、安徽及河南部分地區小麥產量、質量均受到不利影響,新麥水分偏高,芽麥、不完善粒、赤霉病粒、病斑粒等超標小麥占比較大,而符合質量要求的糧源卻同比減少。夏收以來,南方麥區部分地區小麥市場:一方面是部分質差小麥仍滯留于農民手中,局部出現“賣難”現象;而另一方面則是質優小麥市場緊俏,托市收購受阻,個別受災嚴重的地區甚至面臨無糧可收的窘境。農民“賣糧”和糧庫“收糧”兩難的并存,以及近來南方用糧企業跨區域采購北方小麥的積極與活躍,基本上反映了部分區域質優小麥有效供給的下降程度。
另外,今年南方麥區陳麥價格并未因新麥大量上市沖擊而大幅回落,目前江蘇、安徽普通陳小麥廠價仍維持在2400~2420元/噸,主要是受新麥質量偏差的支撐,這也說明新麥市場質優小麥糧源不多。
相對于南方麥區,今年北方麥區小麥質量總體較好。由于市場化收購積極性不是很高,已經啟動的河北、山東托市收購,將會成為收購的主要渠道,相當數量的糧源將會進入國庫。可以預計,隨著后期收購的持續進行,質優小麥數量將會不斷減少。一旦流通市場區域性高質量麥源供給出現偏緊,市場的短板效應將會或多或少地體現。
由于我國小麥市場供需狀況整體寬松,盡管今年局部區域小麥質量受到一定影響,但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幾率仍然很小。一方面,國家臨儲小麥庫存充裕,市場供給無虞;另一方面,需求不旺,市場消費難有明顯增加。在國家政策主導下,“穩”為主流的小麥市場行情不會改變。因此,筆者依舊建議,各用糧企業既要根據自身需求情況,把握好節奏適量補充庫存;同時又要避免盲目采購,存糧賭市,規避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