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剛性需求的豬肉價格長期居高不下,老百姓的“菜籃子”拎起來也沉甸甸的,大家直呼“吃不起豬肉了”。不過,近期專家預測,下半年豬價回落,影響豬肉價格和CPI上行,老百姓拎“菜籃子”將會顯得輕松。
專家分析,去年以來,豬價一路狂飆,連續上漲16個月,今年端午節后開始下調,目前全國生豬均價仍接近20元/公斤。由于受多重因素影響,豬價高位回落態勢明顯。
行情
豬肉消費不旺
高豬價帶來高肉價,北京市場肋排達到34.8元/斤,消費者直呼“吃不起”。而目前市場上一些牛羊肉的價格反而比豬肉還低,豬肉消費受到抑制和替代。有的菜市場上豬肉攤無人問津,攤主干脆伏案睡覺。加上高溫天氣來臨,進入豬肉消費淡季,7月份學校放假,集中消費減少,使豬肉消費市場更加低靡。
生豬價格仍處高位
目前生豬價格仍然處于高位,豬料比價約9:1,較去年同期約5:1上漲82%,處于紅色預警過高盈利區;豬糧比價約為11:1,較去年同期的6:1上漲94%,亦處于紅色過高預警區域。
全國均價走勢圖
出欄集中,豬多肉多
前期養殖戶過渡壓欄,并普遍有5-8月份搶豬價高點出欄計劃,目前300斤以上大豬較多;同時近期飼料價格上漲,壓欄成本上升,導致集中出欄;平均出欄體重明顯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豬肉供應。
低價進口豬肉大量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豬肉價格全球最高,而且與居民收入水平極不匹配。國外尤其美國豬肉價格比國內低2-3倍,進口肉價格優勢明顯。據悉,目前獲準向中國出口豬肉的國家和地區達到23個。近日,相關機構發布5月進口豬肉量為16.35萬噸,環比增長37.86%,同比暴增202%。1-5月份豬肉進口56萬噸,前5個月進口量已經超過2014年全年。預計6月份進口量將達到18萬噸,2016年全年可望達到120萬噸。進口肉集中且數量大,會影響到國內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走勢。
屠宰業趁勢壓價
生豬價格高企,屠宰業生產成本過高導致普遍虧損,不少中小型屠宰企業甚至關張停產。肉制品生產企業為降成本保利潤,大量使用進口豬肉替代國產肉。加上近期豬肉消費不旺,屠宰量也有所下降,導致生豬需求相對減少,對應的卻是大豬集中出欄,給屠宰企業帶來壓價機會。目前生豬市場300斤以上大豬價格低于標豬,供需拐點顯現,生豬市場定價權或許轉移。
某統計部門負責人表示,肉價在5月份爬到山頂,比正常情況下推遲了1-2個月,這是前期輿論誤導的作用。實際上,肉價在去年3月份止跌,4月份反彈,按照市場規律,在今年3、4月份就應該回落。但是在3月上旬,一則“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環比繼續下降”的數據公之于眾,嚴重影響了生豬和豬肉市場走勢。該負責人表示,當時就對公布的數據表示質疑,現在到了真相大白的時候。該負責人說,按照市場規律,去年肉價在3、4月份止跌反彈以后,能繁母豬的存欄量環比最遲也會在6月份停止下滑,即便當時沒有充足的后備母豬,最起碼會延時淘汰能繁母豬,其存欄量在去年年底前就會環比增加。
鼓吹肉價繼續沖高的言論,搬起石頭更多的是砸了散養戶的腳。上述負責人表示,有的大型養殖集團,毛豬的出欄體重已經從1個月前的120公斤下降到近期的110公斤甚至109公斤了。散養戶、中小養殖場又被“擺”了一道。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廣大養豬人切不可在此期間死等某些個人和機構預測的所謂22元/公斤甚至24元/公斤的高點,適時出欄,落袋為安。自繁自養頭均利潤已經達到1200元以上,知足常樂,適可而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