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是農歷“小滿”,按照無錫地產水果上市的節奏,現在正是“枇杷黃”的時節。家住威尼斯花園的鄭先生反映,每年5月茶果飄香的時節,特別想吃到錫城地產的枇杷,看到路邊有水果攤已經在叫賣無錫地產枇杷。今年無錫地產的枇杷情況如何,價格行情又是怎樣?為此,記者進行了走訪了解。
探訪
地產枇杷上市較去年要晚一周
23日,記者采訪了濱湖區農林局,負責人表示,民間有諺語,“5月枇杷黃似橘,年年新果第一枝“的說法,目前無錫地產枇杷除了較早的品種像白沙系列——白玉,這兩天少量上市外,大部分要到一周后,5月底才能上市。大點的枇杷已經有乒乓球大小,能吃但口感不是最好的時候,市場上叫賣的大多是來自福建、廣西、浙江的南方枇杷,從外觀上較難分辨出哪些是無錫地產的,還是外來的,但在口感上外來的枇杷不如地產枇杷的果肉鮮甜爽口。
在雪浪街道的貢湖村,離太湖大堤僅有五六百米遠,有一片枇杷園“世外源”,園子的負責人繆小虎告訴記者,自己今年種植了9畝大棚的白玉和冠玉品種枇杷,屬于早熟品種,又是種植在用物聯網控制的溫室大棚內,已經上市。前天剛剛被蘇州西山的客戶買走,另外幾十畝露天的枇杷要到“本月30號左右能采摘上市”?,F場他采了一個枇杷放在電子秤上稱,重量顯示為29克。“重量是可以了,還要等上6—7天,果子的糖分上來后才可以上市”。
據了解,枇杷是冬季開花,春來結籽,夏初成熟,由于年初的超級寒潮,枇杷的頭花果實被凍壞,目前所結的果實基本都是二花三花的果,春天又碰上“倒春寒”,所以預計枇杷上市期較去年晚一周,預計無錫的枇杷上市時間為5月底。
預計
大量減產,價格肯定高于去年
記者獲悉,今年無錫枇杷總的種植面積較去年有所增加,“去年的價格高是個刺激因素”。“從總體來看,預計今年枇杷產量減產7—8成以上”,濱湖區農林局果樹研究方面的工作人員封先生說,目前無錫主栽枇杷以白沙為主要品種,也有從蘇州枇杷研究所引進的青種、冠玉等品種。減產的原因一是由于去年11月到12月枇杷2個月的開花期內雨水多,日照時間不足,影響授粉;二來是今年1月下旬全國范圍的超級寒潮,致已結枇杷幼果受凍,花朵難開出來。據介紹,去年是枇杷產量的小年,按照大小年輪換,原本今年應是大年,卻因以上兩個原因致使無錫枇杷今年產量大減,價格上升。
緊鄰繆先生的枇杷園,太湖村莊貢湖村的果農林老伯剝開一只枇杷給記者嘗了一下,“這只是成熟的,味道還不錯”,在他身后的果樹上,雖然大部分枇杷已經金黃,但和印象中的枇杷豐收的印象在數量上少多了。
據悉,2015年是枇杷的小年,價格來到了69元/千克,今年預計達到80元/千克,可能還“一果難求”。
思考
碰上惡劣天氣,望“樹”興嘆要變
據了解,江蘇的枇杷主要分布在沿太湖一帶的蘇錫常地區,“無錫枇杷種植面積不到一萬畝”,是受無錫市民喜歡的地產水果之一,沿太湖周邊、馬山等地區種植較多。專業人士分析認為,枇杷不同于其他果樹春天開花當年結果,它的生長周期貫穿一年四季,“秋蕾、冬花、春果、夏熟”,相對受天氣影響時間較長。對于果農來說,“大年”,往往“多收了三五斗”增收了,但價格上不去,“小年”,價格是高高在上,可是有價格無果子,這種蘊含果農整整一年心血的水果,往往難逃“靠天吃飯”的命運,“大小年之困”成了果農們走不出的循環。
山水城管委會水果管理方面的專家王榮金認為,今年無錫地產枇杷減產嚴重,“有價無市”的局面,促使種植戶和農業主管部門思考。其實,果樹出現大小年的波動,是一種自然現象,但通過技術和管理方面的不斷鉆研和進步,是有可能將這種波動縮小的,這應該是無錫發展現代農業要重視的問題。繆小虎告訴記者,他種植的不管是露天的還是大棚枇杷,都已經用上了物聯網管理,果樹生長的所需的溫度、生長的速度、水分糖分等數據直接反映在電腦上,什么時候該對枇杷樹做什么都一目了然。他大棚里前幾天出售的枇杷重量每只大約都在35克左右,客戶對80元/千克價格也不還價,“特級果要賣到10元一只”,就這樣還供不應求。
果農破解“大小年”的困境,除了管理技術的提升外,品種改良也是重要一環,繆小虎說,他自己從蘇州枇杷研究所引進了青玉、豐玉等枇杷的中晚期品種,可以應對不同時期的枇杷市場,延長了水果的上市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