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后,眾所周知國內大米已進入傳統消費淡季。現階段米市可謂是需求疲軟、走貨不暢特點。那么在這樣的行情之下稻價理應是隨著需求量的下降,稻價穩中下跌,但2016年的稻谷行情與以往不同的卻是稻價持續保持堅挺,后期或將小幅上漲,其各地的具體原因如下;
東北稻價持續保持高位運行的原因主要在于兩點。
第一點為,作為粳稻的主產區,在國家托市政策的支撐下,新季水稻上市后,稻價一路上漲。截止目前大部分新糧已入庫,市場上流通的多以地儲輪換的12、13年產的陳糧為主,車板價分別為12年產圓粒水稻2900元/噸、13年產圓粒水稻3000元/噸。同時,自國家進行臨儲拍賣以來,遲遲未改變順價銷售原則,使得東北粳稻拍賣僅黑龍江少量成交,成交率均未超過3%,再加上黑龍江是否再次實施深加工補貼政策尚未公布,市場原糧供應偏緊的格局也未得到緩解,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各米企均期盼相關政策能夠盡快落地,能夠緩解“稻強米弱”格局。
第二點為,除普通圓粒稻外,所剩下的余糧均為普通長粒、稻花香、超級稻、遼星等優質稻品種,并且受2016年種植面積及產量有限的限制,且按照收割期十月份計算,仍有近半年的需求,使得未來稻價處于易漲難跌的行情,綜上兩點所述,東北稻上漲仍可期。
相對于東北的原糧短缺,江蘇晚粳稻余糧供應較為寬松,部分米企仍可從農戶、貿易商手中采購得到。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到4月中旬,江蘇農戶可售余糧約220萬噸,農戶余糧接近兩成。但隨著該省稻谷大量外發及本省消耗后,后期部分大型企業為保證市場占有率,仍將會提價收購。同時與國儲投放的13與14年粳稻價來看,13年產晚粳稻拍賣底價為3000元/噸、14年產晚粳稻拍賣底價為3150元/噸,若15年江蘇粳稻價按照70%的出米率來計算市場最高價2800元/噸,由此看來陳糧從價格與質量上均不占有優勢,因此也為后期江蘇晚粳稻上漲帶來機會。
如果說粳稻上漲的理由那么多,其實秈稻也不差。一方面產糧大省湘、贛兩省2015年晚稻受災路人皆知,但截止到目前受氣溫回升、糧質下降以及春耕用錢等因素影響,農戶已將大部分壞稻低價售賣。目前蘇、皖、鄂等產區優質余糧也基本見底,僅貿易商手中有部分余糧,后期稻價上漲的理由主要是,截止到五月初僅有湖北省持續進行了15年產稻谷拍賣,其中優質中晚秈稻價均未低于2760元/噸,即使國儲大量投放15年秈稻,米企秈稻實際到廠價不會低于2760元/噸。最后因米企長期處于效益不佳的狀態,流動資金有限,秈稻整體庫量處于低位,為保證市場占有率,入市收購原糧迫使稻價仍將上漲。
綜上所述,目前各地原糧相對短缺,國儲拍賣成交率較低、米企庫存量少等因素都將支撐未來國內部分優質稻價上調,因此筆者建議米企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補入庫存,主要是五月下旬后,我國新季冬小麥即將收割上市,農戶及貿易商為騰庫收麥或將剩余余糧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