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以來,本地水產市場交易迎來旺季。來自有關檢測機構的信息顯示,上旬,市場交易氣氛總體延續3月末態勢,清明期間交易量略有提升,黃鱔等處于養殖淡季,供貨不均導致波動明顯,高檔海鮮價格基本維持穩定。到了中旬,市場交易氣氛延續活躍,泥鰍、黃鱔等處于養殖淡季,供貨不均導致波動明顯,龍蝦中的澳龍消費需求一度超越同類別品種花龍,供貨不足影響價格抬升明顯,其它高檔海鮮價格基本穩定。
國產瀨尿蝦有無膏差價較大
連日來,記者到清河市場、東城市場、永旺超市、好又多超市等了解情況,本地水產市場產品豐富,鯪魚、草魚、大頭、扁魚、黃鱔、生魚、老鼠斑、東星斑、青衣、老虎斑、龍躉、紅魚、白花魚、盲曹、蘇眉、大連鮑、剝皮牛、白立、泥鯭、海鱔、海鱸、墨魚、九節蝦、竹節蝦、明蝦、羅氏蝦、花蝦、麻蝦、河蝦、北美紅蝦、沙蝦、多寶魚、桂魚、鱘龍、太陽魚、白側、仙骨、非洲側、邊魚、鯽魚、鉗魚、黃骨魚、鯉魚、皇帝蟹、、響螺、象撥蚌、花螺、圣子、扇貝、白貝、生蠔、帶子、田螺、澳龍、花龍、、水魚、鱷魚龜、瀨尿蝦、水蛇等數不勝數,而且交易價格相對平穩。
省市水產行業資深市場人士梁先生上星期五告訴記者說,除個別品種外,白鯧、澳龍、花蟹等品種批發價格上升幅度較大,如澳洲龍蝦(1~2公斤)的售價為340元/500克,比月初上漲17%左右。價格基本持平的主要有鱸魚(11元/500克);泥鰍批發價11元/500克,價格下降幅度大,跌38.8%。
4月15日下午,在清河市場一個賣瀨尿蝦的檔口,攤主老遠招呼過往行人,見到記者過來就說:“這是帶膏的,45元/500克;這是無膏的,25元/500克。”記者問攤主如何辨認有無帶膏?攤主隨即抓上一只劃著另一只的中間部位,突然露出泛黃的東西出來,“這就是帶膏的!”這是,旁邊有市民過來說稱1公斤。
專業市場人士此前告訴記者,國產大蝦與進口的差價較大。此前,記者在番禺廣場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冰凍進口厄瓜多爾白蝦售價49.8元/500克,進口大馬鮫魚38元/500克,切片三文魚78元/500克。不過,進來看貨的市民不多。
記者后來到專賣石斑魚的檔口詢價,攤主說剛開始說的不清楚,之后伸出兩個指頭后做了一個開槍動作。記者裝不懂這一動作,攤主說20+8,既是28元/500克。而另外一檔口則賣45元/500克。記者問攤主:其他的賣28元/500克,你怎么賣45元/500克?攤主說:“值45元/500克就賣這個價。”
黃骨魚因“染色”事件影響銷售
記者幾次到多家水產市場了解情況,發現市面上的和順魚不容易看到,一般在酒樓、漁村有賣。之后與開餐館的朋友郭先生電話。國先生告訴記者說:“現在市場上和順魚供應較少,你需要的話提前預定。1公斤以上的價格到30元/500克。”
“先生,今天進的貨不錯,整一條海鱸還是盲曹呀?”上星期六,東城市場一攤主對記者說。記者指著大條的海鱸魚問攤主:這條海鱸魚有1.5公斤吧?攤主回答說:“不止,剛才過稱了,2.1公斤。買一條吧,遲一點就被請走了。”記者說看看其他檔口其它品種,轉一圈回來,發現原先的大條海鱸魚沒有了。
沙墟市場一家檔口阿明對記者說,之前幾乎天天有賣黃骨魚的,而且價格穩中有升也賣得好。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由于黃骨魚“染色”事件的影響,近期不好賣,因而減少進貨或不進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