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市民反映,小菜價格普遍上漲,“姜你軍”、“蒜你狠”等又有卷土重來的趨勢。連日來,我們調查了湘潭市內幾家大型農貿市場,走訪了市價格監測中心,了解價格上漲背后的原因。
價格同比最高上漲240%
4月12日,我們來到市價格監測中心,這里的工作人員剛剛做完一季度蔬菜價格統計。從數據來看,一季度的菜價可以用“漲聲一片”來形容。
市價格監測中心監測品種中,價格較上季度末上漲的品種是茄子、西紅柿、青椒、白蘿卜、南瓜,其本季度末的市場零售價格分別為每500克6.00元、5.00元、8.50元、2.00元、3.00元,環比分別上漲20%、11.11%、240%、66.67%、50%,同比分別上漲50%、66.67%、183.33%、66.67%、50%。價格較上季度末下降的品種是黃瓜,其市場零售價格為每500克3.00元,環比下跌33.33%,同比上漲50%。而大白菜的市場零售價格則保持為每500克3.50元的水平,環比持平,同比上漲75%。
此外,水果價格監測品種蘋果、香蕉、西瓜,本季度末的市場零售價格分別為每500克7.50元、3.00元、5.00元,環比分別上漲15.38%、50%、25%,同比分別上漲25%、下跌14.29%、上漲25%。 4月13日,在岳塘區建設路口農貿市場內,做小菜批發的張老板告訴我:“現在菜價上漲,主要是因為本地菜還處在青黃不接的階段,許多外地大棚菜搶占了市場,從外地運過來,運費和人工費全都要算在菜價上。”
四重因素致價格高走
對于蔬菜、水果價格上漲的原因,市價格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分析。一是節日因素,一季度經歷“春節”期間,受需求量大幅增長以及節日消費拉動影響,使得整體菜價呈慣性上揚。二是氣候因素,受持續低溫雨雪天氣影響,進入2月份后,本地葉類菜上市量較1月份大幅減少,從而使得整體菜價走高。三是產地因素:一直以來湖南冬季蔬菜主要依靠南方蔬菜產區(廣東、廣西、海南),受自然災害(暴雨、冷害、蟲害)影響,今年南方蔬菜上市量萎縮,從而拉動了瓜果類蔬菜價格的大幅上揚。四是信息的不對稱,種植不合理也是引起價格大起大落的因素之一,大多數農戶是根據上一波的農產品價格來決定下一波的種植面積,盲目性很大,故導致某些品種供求傾斜,價格大起大落。像今年的大白菜、圓白菜,去年價格過低,今年種植面積萎縮,產量減少明顯,造成價格大幅飆升。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值瓜果蔬菜青黃不接的時期,蔬果類商品價格并不會有大幅下降,但隨著后期恢復生產后,蔬菜水果價格應呈穩中趨降的態勢。
市民“自給自足”意識強
在芙蓉路農貿市場內,75歲的張奶奶挑著她自己做的蘿卜咸菜、自家種的芹菜和萵筍叫賣。由于她的價格比農貿市場賣得便宜一些,這些菜很快被人們搶購一空。張奶奶說:“我是吃低保的,自己種點菜,自給自足,多余的菜,我拿到菜市場賣,還能換點油鹽錢。”
在嵐園路附近一家種子公司,一大早門口就被圍得水泄不通,大家在搶購菜苗。辣椒、茄子、四季豆、冬瓜、苦瓜等菜苗很快被大家搶購一空。在一旁選購辣椒苗的李阿姨說:“我年年都會在樓頂種些蔬菜,今年的菜苗也貴了不少。去年辣椒苗是2毛錢一株,今年漲到了5毛錢;瓜類苗去年是1元一株,今年漲到了1.5元一株。”李阿姨說,即使菜苗漲價了,但是相比動不動就5元、6元一斤的小菜價格,還是比較劃算的。種子公司的營業員小李告訴我:“公司賣菜苗已經一個星期了,菜苗幾乎天天被搶購一空。最受歡迎的是辣椒、絲瓜、苦瓜、冬瓜等菜苗。”
家住岳塘區友誼廣場風動小區的老胡,每年這個時候也會采購一些菜苗,他家20平米左右的露天陽臺上,如今被青菜、芹菜、絲瓜苗、辣椒苗、冬瓜苗、蔥、韭菜等,點綴得郁郁蔥蔥。老胡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我樓頂上這些菜到5月份基本就開始陸陸續續可以食用了。平時我們一家五口,不用買小菜。如果買菜吃,全家人一個月的花銷至少也要300塊錢。自己種的這些菜至少能保證6個多月不用買菜,一年下來可以節省1800多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