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調價預期明顯降低,流通糧源數量減少,加之面粉企業庫存下降較快,雖然終端需求較為低迷,但面粉企業采購意愿明顯增強。預計國內主產區2016年產小麥上市前,流通市場糧源供給的有效性及持久性面臨需求階段性考驗。
糧源采購分化明顯
據農情監測,目前國內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分別為23%、75%,其中,一類苗主要集中在華北、黃淮等主產區。近期全國大部氣溫回升,利于北方冬小麥返青起身;黃淮、江淮等地降水利于冬小麥生長發育及土壤增墑。目前,全國冬小麥長勢總體較好,在未有重大天氣災害的情況下,預計2016年全國冬小麥平均單產接近去年,持平略減;與近5年相比,持平略增。
當前國內糧源供給渠道主要是各級儲備糧以及農戶手中持有的糧源,市場貿易糧稀少,流通糧源供給數量同比下降明顯。近期隨著流通市場糧源數量持續減少,部分區域麥價出現不同程度走高,面粉加工企業為保證正常生產所需,被迫提價收購小麥以增加供給數量。
北方麥價整體好于南方,優質小麥市場行情好于普通小麥。據市場監測,截至3月中下旬,江蘇2015年產普通紅小麥靖江安寧港海輪平艙價2400元/噸;安徽潁東普通小麥收購價2360~2400元/噸,河南夏邑2380~2400元/噸,河北趙縣2460元/噸,山東夏津2480元/噸。3月18日,南方小麥交易市場競價銷售1.231萬噸江蘇江陰產紅小麥,起拍價2370元/噸(價格類型:船板價),最高成交價2415元/噸,較起拍價高45元/噸。
粉企下調開工率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9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6%);其中糧油、食品類零售總額2506億元,同比增長12.6%。
由于玉米現貨市場價格弱勢下行,飼用需求低迷,麩皮市場用量受到明顯擠壓,國內麩皮市場行情持續下行,對面粉加工企業沖擊明顯,面粉加工企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因小麥供給量明顯下降,導致麥價出現不同程度上漲,面粉加工企業遭受上下游同時擠壓。為應對麩皮價格持續下跌局面,面粉加工企業下調企業開工率,與此同時,上提面粉出廠價格,緩解經營壓力,但整體效果不佳。
截至3月17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36個大中城市富強粉平均零售價格為2.60元/500克,標準粉平均零售價2.32元/500克。據市場監測,安徽蕭縣面粉加工企業麩皮出廠價840元/噸,30粉出廠價3240元/噸;河北趙縣麩皮出廠價800元/噸,30粉出廠價3260元/噸;山東菏澤牡丹區麩皮出廠價760~800元/噸,30粉出廠價3320元/噸。
剩余庫存持續擴大
近期,國家臨儲小麥拍賣成交雖較前期好轉,但成交量同比下降明顯。據統計,截至3月中下旬,2016年以來國家臨儲小麥累計投放糧源1153.3206萬噸,實際僅成交5.5333萬噸,平均成交率0.48%,周度成交均價2338~2535元/噸。相比之下,2015年同期(不含專場拍賣)累計投放糧源727.9603萬噸,實際成交220.256萬噸,平均成交率30.26%,周度成交均價2434~2457元/噸;2014年同期投放1004.934萬噸,實際成交701.7935萬噸,平均成交率69.83%,周度成交均價2362~2422元/噸。
國家臨儲小麥成交持續低迷,導致其剩余庫存數量同比持續增加。截至3月中下旬,國家臨儲小麥(含2015年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為3886萬~3986萬噸,同比高1755萬~1855萬噸。其中,江蘇839萬噸,同比高452萬噸;安徽923萬噸,同比高310萬噸;河南1832萬噸,同比高866萬噸;湖北200萬噸,同比高41萬噸。國內麥市供需寬松大格局下,政策性糧源庫存數量高企,且出庫成本較高,對流通市場小麥“量價”起到明顯的支撐作用。
流通糧源供給堪憂
距離國內主產區2016年產新小麥上市不足3個月,國家臨儲麥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隨著各級儲備糧輪出消耗,以及持糧主體出貨,流通市場糧源數量趨于枯竭,面粉加工企業規模化采購難度以及采購成本加大。
飼用小麥需求基本喪失,而制粉需求因下游市場低迷由以往的增長態勢下滑,小麥需求整體表現乏力,這也導致國內麥市在流通糧源數量同比明顯降低的情況下未現明顯上行動力。因小麥流通市場價格與國家臨儲小麥價差較大,且小麥政策性庫存數量及年份結構相對較好,或難以出現大幅下調拍賣底價以“去庫存”。
陳小麥市場供給在國家臨儲小麥難以入市的情況下,面臨需求階段性考驗,國內流通市場糧源階段性供給漸成隱憂,國內麥價整體將偏強運行。建議面粉加工企業合理安排糧源供給數量及渠道,有效保證開工所需以及控制加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