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目前南美白對蝦上市價較往年有較大增幅,規格較大對蝦每公斤最高價超過60元,前所未見。而鲃魚今年售價卻在"跳水",每公斤售價約在25元左右,而最近三年來鲃魚每公斤不少于60元。
春節前后,我市去年冬季投養的水產品陸續上市。受物價整體上揚、物以稀為貴等因素影響,越冬水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其中南美白對蝦最高售價每公斤超過60元,創下歷史新高價。養殖戶對冬棚養殖收益充滿期待。
冬棚蝦收獲現場一派喜氣
昨天記者走進我市橫欄、坦洲、板芙等地的水產養殖基地,不時見到收購水產品的車輛來回往返,一些養殖戶在大棚中忙著收獲,現場洋溢著一派喜悅氣氛。“今年對蝦價格高,現還沒有大量上市,市場供不應求。”橫欄養殖大戶黃潤潔對記者說。據介紹,目前南美白對蝦上市價較往年有較大增幅,規格較大對蝦每公斤最高價超過60元,前所未見。黃潤潔表示,如無意外,未來一段時間蝦價仍會維持高位,自己的60多畝冬棚蝦豐收在望。
冬棚水產養殖是我市一大傳統,其錯開上市旺季,又適逢春節,水產品賣價高,效益顯著,成為中山富有特色的高效益養殖模式。記者從市漁業部門了解到,去冬我市冬棚養殖59584.9畝,品種主要有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和甲魚等優質水產品,面積分別為40959畝、5835.9畝、2807畝,其他品種9983畝。冬棚養殖以橫欄、坦洲、民眾、板芙四鎮面積最大。
在坦洲鎮金果農場,記者見到坦洲鎮水產養殖大戶梁錦華,這位從地產界跨行挺進水產業的漢子,5年前一下承包了1000多畝農場,種養兼顧,成為當地“農業大佬”。去年冬季,他第一次搞越冬養殖,養殖了300多畝南美白對蝦和鲃魚,目前也陸續收獲。他告訴記者,為了搶頭啖湯、搶個好價,他的蝦在規格不是很大時就開賣了,但每公斤售價也近50元。“冬棚養殖要搭大棚,成本也提高了不少,蝦價高些也是正常現象。”他對今年的對蝦售價表示滿意。
周邊城市跟風養殖,鲃魚供大于求
不過,相對南美白對蝦,我市越冬養殖的鲃魚今年售價卻在“跳水”,每公斤售價約在25元左右,而最近三年來鲃魚每公斤不少于60元。梁錦華認為,主要原因還是供大于求,主產區上海、江蘇養殖面積擴大,而我市周邊如江門、佛山、珠海等地也在跟風養殖,造成產量過剩。坦洲農業中心副主任朱華興說,坦洲鎮在中山最早養殖鲃魚,今年冬棚養殖有近一半面積為鲃魚,如價格不上升,養殖戶基本上無利可圖。“水產養殖也要及時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這很重要。”朱華興說。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一些冬棚養殖戶對今年冬棚養殖感到信心十足,而一些養殖戶則感到不太樂觀。稱今年冬棚養殖畝產量不高,梁錦華認為,去冬以來,受早晚溫差太大影響,他的南美白對蝦成活率相對較低,“按現在這個規格出賣,我們的蝦每畝產量僅在200公斤左右。“扣除成本,相信還會有錢掙,但不會有太多利潤。”
坦洲鎮、板芙鎮漁業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受種苗、氣候等因素影響,今年冬棚養殖產量可能普遍偏低,如足月養殖才上市,估計畝產量可達三四百公斤。“但冬棚蝦市價高,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產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