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國蘋果市場銷售萎靡影響,2015年甘肅省蘋果產地平均收購價格降幅較大,導致銷售不暢,經銷企業觀望情緒重,農戶壓貨數量大,存在一定的賣難風險。
經過多年的拓展,我省蘋果在國內外市場已有很好的影響和基礎。省農牧廳農產品營銷管理辦公室建議,各蘋果主產區應樹立信心,加大促銷力度,引導果農順時銷售,盡可能減少地面存貨量。
價格下跌銷售不暢
年關將至,莊浪縣大莊鄉張山村果農杜丁相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幾千斤蘋果還貯藏在地頭無人問津。
張山村地處大莊鄉西部,是典型的山區大村,村民居住分散,社與社相距較遠,交通極為不便,耕地瘠薄,全村418戶1800多人,主要收入來源以果園、種植和勞務輸出為主。
近年來,杜丁相在政府號召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發展果園面積十一畝,2014年蘋果市場行情好,收入十一萬多元,成為家庭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
“去年蘋果生長期先是雹災,后期上市又遇價格下跌”。杜丁相介紹,去年蘋果收購價格每斤從最初的5元多下降到現在的1元多,讓大家難以接受。
蘋果價格下跌,直接導致果農收入縮水,杜丁相的十一畝果園去年收入五萬多元,與前年比收入大幅下降。
如今,讓杜丁相發愁的是,地里還貯藏著三四千斤蘋果,由于是山區,沒有通往地頭的行車道路,全靠一條扁擔外運,更加賣不出去。
“去年天水花牛蘋果價格整體比前年每斤下降了1元。”麥積區新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武正全介紹說,前年中上等花牛蘋果每斤收購價4.5元,去年下降到了3.5元,中等價格由3.5元降到了2.5元。
“受價格下跌的影響,銷售也不暢。”武正全告訴記者,往年他們合作社銷售蘋果500萬斤,但目前只銷售了200多萬斤。
據省農牧廳農產品營銷管理辦公室調研,截至去年11月初,我省花牛蘋果產地平均收購價格較前年每公斤下降約1元;富士、秦冠蘋果每公斤下降2元左右,落果和殘次果產地平均收購價格每公斤下降0.10元。
高位運行下的價格回調
近年來,蘋果價格高位運行,推動了我省蘋果產業快速發展。2014年,全省蘋果面積480萬畝,穩居全國第二,產量320萬噸,居全國第四位,產值160億元。全省農民人均蘋果收入77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5.1%,經濟效益迅速增加,產業優勢日益凸顯。預計2015年全省蘋果面積達到520萬畝、產量350萬噸。
“這幾年,蘋果價格一路走高。”在蘭州一水果攤前,前來選購蘋果的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往年蘋果兩斤10元,去年春節期間漲到了一斤10元,成為了貴族水果。
監測顯示,2014年蘋果零售價在10元/公斤左右,2015年春節過后,市場價格一度上漲到了每斤7-9元的歷史最高價位。
蘋果價格不斷攀升的背后是果農收入的增加。調查顯示,我省畝收入3萬元的果園比比皆是,也有超過5萬元的果園。在蘋果主產區麥積區和靜寧縣等地,果農一家年收入二十多萬元的大有人在,讓城市工薪階層羨慕不已。
“蘋果價格連續10年上漲,不斷走高的價格讓果農的心理預期保持在高位。”天水市果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春雷認為,目前的蘋果價格下降屬于理性回歸,且不存在“果賤傷農”的情況。
武正全也告訴記者,目前花牛蘋果一畝地的投入在3000多元,去年雖然行情不好,但果農1畝地還能收入1萬多元。
業內人士指出,去年蘋果價格下跌,一方面受宏觀經濟和消費市場需求不旺以及農產品價格通縮的影響,3月份以后蘋果銷售市場出現量價齊跌;另一方面是受關稅因素的影響,進口水果劇增;再一方面是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果農庫存量大,分級不嚴,量價齊跌時低價競銷,主觀上干擾了市場銷售,加速了價格下滑。
所有農產品價格一旦超過價值,超越了消費者的心理承受界限,就必然會走向反面,蘋果價位前期高后期低也是這樣,只有價位合理了,消費市場才有可能重新升溫。
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由于全國蘋果市場低迷,經銷商觀望情緒重、銷售進度緩慢,2015年,前來我省采購蘋果的經銷商家數與2014年相比減少30%左右,單家平均采購數量減少40%左右,總采購量減少50%以上。截至去年11月底,我省果農已銷售數量約占30%,僅有5%進入市場,低于前年同期進度;蘋果總入庫量(含外銷)約占67%。
省農牧廳農產品營銷管理辦公室建議,經過多年的拓展,我省蘋果在國內外市場已有很好的影響和基礎,各蘋果主產區應樹立信心,加大促銷力度,引導果農順時銷售,盡可能減少地面存貨量。此外,蘋果價格下降有利于出口,應積極促進向傳統市場如印度等南亞國家和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的出口。
2015年全國蘋果總面積達到3800萬畝,總產量達到3510萬噸,預期總需求3370萬噸,明顯已是供過于求,面對競爭激烈的蘋果市場,提升品質是關鍵。近年來,我省培育的花牛蘋果、平涼金果、慶陽赤誠蘋果、靜寧蘋果等果品品牌在國內外市場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花牛蘋果的優勢顯現了出來,蘋果價格每斤比富士要高出1.5元,銷售相對來說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