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蘇省的河蟹養成規格與產量達到近年來的新高,只是受困于禮品經濟的影響,規格蟹(3母4公及以上)價格大幅下滑,養殖利潤下降但是相對穩定。因此,受草鳊鯽等淡水魚整體行情低迷的影響,部分常規魚養殖戶去年底轉而養蟹。河蟹養殖面積增加,養蟹戶對今年蟹價預期較低。
根據筆者對江蘇湖北安徽等三大河蟹養殖區的走訪了解,大部分養殖低密度(<1000只/畝)、規格蟹的養殖戶增加了放養密度( >200只/畝)。“早期嘗試型”決策特點的養殖戶意識到“早期多數型"、“后期多數型”養殖戶(合計68%左右)的跟風事實,因而沒有增加甚至減少了放養密度,并有今年河蟹銷售季小規格蟹(2母3公及以下)價格下降、規格蟹(3母4公及以上)價格上升的預期。
今年 2月份河蟹價格(以洪澤湖地區2兩母蟹為例)一路上漲:上旬35~36元/斤;臨近春節,漲至39~40元/斤;下旬暴漲至58~60元/斤。3月份呈現不斷下滑的態勢,自上旬的70元/斤回落至旬末的40元/斤,均價55元/斤。此二月價格對今年價格具有良好的預示。
受較強厄爾尼諾氣候的影響,河蟹養殖區6、7月份降水較多,因而河蟹養殖塘水體溶氧較低。蟹塘底部的厭氧層上升,厭氧區擴大,兼性厭氧的氣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副溶血弧菌等弧菌大量繁殖,因此,有“肝胰腺白化癥”(蘇北稱“水癟子”)等基礎病的河蟹大量患病,處理不利即大量死亡而影響回捕率。受此影響,今年河蟹平均規格下降(>30g/只)、單位產量亦下降。因此,市場總供給量不如預期大。小規格蟹價下降理應為小幅,規格蟹價理應大幅上漲。
去年規格蟹價大幅下降對養蟹戶自然是“利空”,然而“禍兮福之所倚”,蟹價變得親民,“奢侈品”價格的大降帶來了大量的消費群體。在吃貨中國,大量“炫食控”在即時社交軟件如微信炫圖發布,使得大閘蟹在“朋友圈”廣為傳播,加之微商聯動,河蟹消費市場迅速擴大。市場消費需求的迅速擴大,有力支撐了今年河蟹的價格。
2母3公河蟹是交易市場上的主力軍,因而其價格最具代表性,可視為小規格蟹的代表,3母4.5公則是規格蟹的代表,其價格可表征規格蟹的行情。現予以分析:



2015河蟹銷售季即將過去,養蟹效益可期,又養魚戶轉養河蟹,加入養蟹大軍。但是“同行無同利”,跟風者鮮有搶得市場先機者。可以預期的是,將會有相當數量的養蟹戶將降低放養密度,但是“小面積、高密度、重增氧、大規格”的養殖模式才是河蟹養殖業的發展方向,這方面,蘇南養蟹戶已經走在前面。無論市場行情如何變化,“大規格、高產量”是永恒的追求,亦是養蟹效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