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以來,豆粕走出了一波持續下跌行情,最近幾天則出現反彈跡象。豆粕后市該如何演繹,大的周期性行情能否出現?市場人士25日在期貨日報主辦、大商所支持的“豆粕投資機會研討會”上進行了廣泛討論。
“全球大豆豐產導致美豆價格大幅降低,使得2014/2015年度國內豆粕價格持續低位運行。”中糧期貨董事總經理王琳表示,國內自身供大于求的格局,也是豆粕價格彈性弱于往年的原因。
王琳認為,農產品的大趨勢看供應,而節奏性波動則看需求。從2015/2016年度全球供應端看,南美豐產基本沒什么懸念,所以總體供應是很充足的。供應面如果出現真正的轉折,也會是在2016年的二季度,也就是南美前一季結束和美豆新一季開始這段時間。如果全球沒有出現一次較大的自然災害,恐怕豆粕也很難演繹一個大的故事。
王琳認為,豆粕正從供大于求逐漸轉變為供求平衡的狀態,2015/2016年度仍然會是需求恢復性增長的時期,所以大的趨勢性行情暫時還難以看到,而階段性的供求關系可能更多會選擇用基差強弱來反映。對于交易來說,階段性的波動比大周期的判斷更為重要。
對于豆粕未來的走勢,神凱投資農產品團隊負責人高艷濱相對悲觀。
“豆粕這樣的農產品有很強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單從數據上看,每年的四季度,油粕行情要好于豆粕。”高艷濱說,再從大豆自身的周期來看,不管是美豆還是其他國際大豆,狀況都不甚樂觀。2015年即將結束,而未來的行情更多是看2016年的,雖然預計2016年降水會較多,播種也會略微延遲,但這對大豆產量的實際影響并不大,南美豐收基本確認,所以明年的行情也不能特別樂觀地對待。“按照周期或者是純數據推算,豆粕行情最早也要在2017年才有較大起色。”
高艷濱表示,在慢慢形成一個趨勢周期的過程中也不排除某一個時間段會有短暫的反彈,這與王琳強調注重階段性波動的觀點不謀而合。“想要一個大的周期性行情或者大反轉,還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他說。
“越是在這種悲觀的情緒中,風險控制就顯得越重要,無論是做投機、套利還是套保。”高艷濱認為,投機就是將一個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去交易,只要保證籃子里的雞蛋不碎就沒有問題,但風險相對較大,而套利則可能涉及豆油、豆粕或者豆粕、菜粕之間的替代關系,而這種關系在目前的行情里并不是一定可以套利賺錢。相對而言,套保的風險控制更容易。“把期貨當成現貨來做,會是企業一個比較好的套保方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