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如股市,廣州市民淡淡定,有錢剩!
廣州第三次入冬失敗!最近這兩天氣溫最高達30度,小伙伴們都表示驚呆了!廣州天氣“乍冷還暖”,直接導致廣州菜市剛想乘勢走俏,就又被逼著原地踏步。有街坊觀察,進入“廣州式秋冬”以來,菜市如股市,菜價時漲時跌,隨“善變”的天氣波動。
9月,通心菜、油麥菜、生菜,價格漲幅超過10%。10月國慶期間,受臺風影響,菜價一路飆升。節后天氣回暖,外地菜大量涌入,本地菜相繼上市,市場上的葉菜又一下子多了起來,連價格都降了。而進入11月,天氣先暖后涼,菜價出現“反彈”趨勢,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只因廣州入冬再次失敗。
然而,葉菜價格變化背后的市井百態很值得玩味,一個個鮮活的場景,折射出一股老百姓應對市場變化的韌力,可謂“淡淡定,有錢剩”。
場景再現
場景一:這個師奶很敏感
時間:10月初
“近期葉菜好貴咩?點解飯堂的青菜分量一日少過一日,我都未食真咩滋味就食嗮啦。”一些觸覺敏銳的街坊,在單位吃頓飯就可以感知到菜市變化,可謂“一葉知秋”功力深厚,就像這位在天河東上班的魏女士,雖然是一名不常買菜做飯的師奶,與菜市場保持著“若即若離”狀態,她對菜價卻心水很清。
菜價是不是貴了?記者向他們飯堂師傅了解到,雖然青菜分量變少純屬巧合,但菜價的確貴了,國慶期間的“臺風菜價”還未回落,上海青已經漲到4.2元一斤了,之前不過3.8元一斤,此前買3.5-4元的本地菜心,如今已經飆升到4.5元一斤。
與魏女士同單位的陳女士說,之前她曾拿著100元到菜市場買菜,與不久前的一次買菜經歷相比,買的分量相當,最終卻因為蔬菜漲價,不夠錢買葉菜了,只好再回家取錢。
場景二:這個老太好淡定
時間:10月下旬
“按照家庭一餐食一斤菜來算,一天也不過兩斤,蔬菜價格再漲,也不過是每天多花幾塊錢,甚至一塊幾毛。”
地鐵8號線寶崗大道地鐵站內,兩位老太人手一個拉車走上地鐵,里面塞滿了肉和菜,其中一個老太如是說。
另一個老太點頭稱是:“現在樣樣都在漲價,蔬菜天天要買,才對價格那么敏感,漲一塊幾毛,其實影響不大。”
都說老一輩從物質匱乏的年代過來,有時容易計較日常開支,但在這兩位頭發均已有點花白的老太身上卻不奏效,半輩子閱歷無數,菜價上漲算得了什么?笑容堆在她們臉上,生活“波瀾不驚”。
場景三:這個檔主挺樂觀
時間:11月中旬
“各位街坊,宜家菜價下降啦,便到沒朋友,多買滴食啦,除了關照下我們,也當關照下菜農。”
10月中旬,記者來到梅花園附近一市場打探菜價漲降情況,發現臺風過后十幾天,寧夏菜心已經從7元下降到5元、本地菜心從3.5元下降到3元,娃娃菜從3元下降到2.5元,提起最近菜價的反復變化,檔主一邊賣菜,一邊笑呵呵地叫街坊多幫襯。
11月中旬,記者再次回訪,發現即使菜價下跌,這位檔主的生意并沒有改善,反而出現“爛市”:11月初廣州城的一陣冷空氣,讓她有了小小的竊喜,心想“這下菜市該好了”,可是,還沒有冷幾天,就又熱了起來,菜價只能原地踏步,甚至略有下降。
但是,這位檔主依然沒有愁眉苦臉,一如既往地邊賣菜邊和街坊開玩笑,一如既往的從容淡定。
“錢包保衛戰”
招數一:等貼標簽
菜價漲漲跌跌,有人敏感,有人波瀾不驚,也有人“游刃有余”、“招數百出”,一個精明的師奶永遠懂得如何打響“錢包保衛戰”。
每天晚上8-9時,天河城負一層的超市經常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群師奶或提籃子,或推車子,徘徊在菜架前,等售貨員把一包包的蔬菜“貼標簽”。原來,這段時間,正好是超市蔬菜價格打折之時,葉菜有6折優惠。當售貨員拿著標簽牌走過來時,她們就尾隨其后,當把打折后的菜價貼到蔬菜包裝袋上時,她們就馬上搶菜,師奶們的“荷包保衛戰”往往很迅速。
今年59歲的莫阿姨家住天河南一路,每天晚上做好飯,炒好肉菜,自己就前往天河城負一層超市買蔬菜。“晚上8、9點鐘蔬菜打折,一包7.8元的青菜,只需要4.6元,差不多省一半,我每次買三四包,可以省十幾塊錢,我兒子要8:45才下班回到家,買菜、做菜,等他回來,就可以開飯了。”
據超市內負責蔬菜攤位的售貨員說,已經習慣了每天晚上被顧客追著更新菜價標簽的情況,“有的甚至等不及你一個個貼,直接捧著蔬菜到你面前,讓你幫她貼標簽。”她笑著說。
招數二:抱團作戰
尤奶奶家住五羊邨東興南路,省錢有妙招的她便和附近幾個要好的街坊鄰居組成了一個買菜團,還排好了班,輪流前往大超市代為采買需要的生鮮食品。“三個人輪流去超市搶打折的肉,每次買個九、十包回來分,可以省不少錢。”
于是,每周二輪到尤奶奶“值班”時,她便會在晚上7時許,拿上兩三個購物袋,從家里出發,在8點前到達珠江新城高德置地的超市,那時,豬、牛、雞、羊肉都會有不同力度的折扣促銷,有的甚至5-7折。
這時肉類冷凍柜前也早已人山人海,前來排隊搶購的多數是師奶和中老年男子,每個人都推著一輛購物車,準備開始搶購大戰。8點鐘,促銷正式開始,只見超市工作人員剛推著幾個大推車走出來,一群師奶就“轟”地一下沖上去把他團團圍住,火速地攬了數包生肉丟到自己的購物籃內,外層的只好努力伸手進來看到哪盤抓哪盤。
尤奶奶告訴記者,這種大超市的蔬菜水果通常比肉菜市場的價格要高出一些,但諸如每周二,會有一些較大力度的折扣,比如1元1根的玉米,3元一包的青菜等,同時常有10元均一的促銷品。
此外,記者了解到,一些大型小區內的生鮮食品店在每天晚上都會分時段進行促銷。比如駿景花園小區內的錢大媽生鮮店,從晚上7點開始有九折優惠,每隔半小時再打低一折,直到把當天所有食材賣完為止。
招數三:對比差價
“淘金菜市場雖然離家近,可是以葉菜貴出名。”家住越秀區淘金的許伯告訴記者,為了節省時間,此前一家人一直吃貴價菜。近期,許伯的家人為他購買了一輛自行車,方便接送孫女放學之余,許伯還收獲了另外一個驚喜。
“我每天早上騎自行車到沙河那邊去,一開始是為了鍛煉身體,后來順便在那邊買菜,才發現沙河的菜價比淘金這邊的便宜三分之一不止。”許伯說。
這樣“曲線買菜”的可不止許伯一人。肖阿姨家住體育西,家附近就有體育西新街市,但她偏偏每天跑去芳村那邊的肉菜市場買菜,“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到,老人家坐車不用錢,而且我們有的是時間。”肖阿姨說。
“以前自己老兩口,倒沒覺得菜價多貴,去年我兒子一家從東北回來,兩口之家變成六口之家,才重視起來。”肖阿姨告訴記者:“體育西這邊葉菜賣到7、8塊錢時,芳村那邊才5塊,體育西的韭黃都15塊錢一斤了,芳村那邊才9塊錢一斤,總的來說,在芳村那邊買菜,每個月可節省600-80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