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的羅漢果種植集中于龍江鄉,龍江天色中總有化不開的水霧,這里出產的羅漢果天然富硒,正被納入現代生產流水線,外來資本正在向這里集結,當地也把發展富硒農業作為農業轉型的突圍之路。而在百壽鎮,永福每年生產的1.5億個以上的羅漢果,大多數通過這里集散暢銷全國,這里是看不見的羅漢果交易中心。
現在通往羅漢果正宗的故鄉—龍江鄉長灘溝,依然是要跋山涉水的一段長路。西河逶迤而上,串聯起永福縣城和龍江、百壽等十多個鄉鎮,村鎮如河岸邊散落的珠子,山路不寬,河流來回搖擺。山里面最實用的運輸工具就是皮卡,經濟實惠皮實,拉貨載人兩不誤,豐收的時候,經常裝著金燦燦的羅漢果和柑橘在山路上穿梭。
遇到正在修橋的水路,就要從淺灘上涉水而過;山有曲折顛簸,人和貨物都會在皮卡里跳騰起來;往山溝里走,手機信號也時有時無。浙江人李前興選擇長灘溝作為羅漢果種植、加工基地:“我前年剛來的時候,根本沒有路,都是密不透風的樹,鳥鳴就像唱歌一樣特別好聽。”
長灘溝里點燃味蕾
兩年之后,長灘溝已經有了一棟樓、一排羅漢果深加工車間,鳥的歌唱半徑在退步,基地廣播里播放著音樂;但即使有人類的活動,目前長灘溝依然是比較野的狀態,廣播的一個重要作用是不讓山里的動物走近。
在羅漢果基地里工作的人,也按照山里的習慣在院子里燒柴做飯。桂北地區處于廣西、貴州、湖南三省區交界處,口味嗜辣鮮,冬天最好吃一頓鮮美沸騰的鍋子,放入在山里放養了一年的土雞、土鴨,清湯熬出來,幾乎什么作料都不用放,自有一種清甜,上面浮起一層醇亮的清油。
每人面前一小碟蘸水是畫龍點睛的部分。當地人喜歡吃當地的土椒,青綠色,切碎之后倒上一點醬油,就可以點燃山里面所有的原汁原味。和所有人對于本鄉本土的熱愛一樣,當地人出遠門的時候喜歡帶上一罐腌制的土椒,不然嘴里總覺得沒有味兒。作為一個在浙東海邊長大的人,李前興在廣西浸染多年,山里濕氣重,土椒少不了,以前很少吃辣的李前興現在也愛上了這種點燃味蕾的食物。
暖冬,長灘溝里滿眼綠色,竹子粗壯高挺,巨大蔥蘢的葉子,根系處簇擁爆裂密不透風,一切都表現出旺盛不竭的生命力。冬筍是這個季節的時令菜蔬,鍋子里不斷沸騰的肉吃完后,就加上切成薄片的冬筍,再次加水煮沸后的清湯,又多了一層清香,這時再加入時令的豌豆尖,也是最地道的美味。
芭蕉綠色蒲扇一般大的葉片在冬天也很生動,當地人對它的運用也很鮮活,“春天芭蕉開花,爆炒芭蕉,一朵花一盤菜”。
李前興喜歡上了永福的土味,山里養的雞有味道,山里的蘿卜也比外面的蘿卜好吃。“山里面的東西就像我老家舟山的小海鮮一樣,鮮,什么作料都不用放就很好。”他這些年養成的生活習慣,還包括每天泡一杯羅漢果加幾片佛手。永福縣廣泛種植中藥材,佛手也是永福特色之一,“羅漢果對肺好,佛手護肝”。
空氣中有層化不開的水霧
來廣西經商多年的李前興,前些年的一項生意是給羅漢果做包裝,只是簡單的包裝,把羅漢果火烤后,裝箱運輸到全國各地。
開始接觸羅漢果后,他積累了不少關于羅漢果的知識。作為國家首批批準的藥食兩用材料之一,主要功效也是傳統上認為的止咳化痰。但其實羅漢果本身營養價值很高,含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糖甙、果糖、葡萄糖、蛋白質、脂類等。“羅漢果里的果甜甙,高血壓的人也能喝”,這是李前興經常說的一句話。當地人說到羅漢果的功效時,認為它對支氣管炎、高血壓有顯著療效,還可起到防治冠心病、血管硬化、肥胖癥的作用。
從一個生意人的敏銳眼光出發,李前興決定把所有資產和精力都投入到羅漢果產業之中,“現在大家都這么重視健康,聯想那么大的公司不也做農業嗎,原產地、食材好是最重要的,而且永福這個地方神得很,出產的很多農產品都是富硒的。龍江鄉長灘溝是正宗的羅漢果原產地,這是我最看重的。”
春天、夏天的時候,長灘溝的山里面總是有一層化不開的水霧。永福縣羅漢果研究所所長秦開德介紹,羅漢果搭藤生長,根系不很發達,吸收水分和營養很大一部分需要通過葉片。彌漫于空氣中化不開的水霧是羅漢果生長的有利環境,晝夜溫差大,日照與水霧,清泉與山露。羅漢果成熟之后金燦燦的,外觀看起來有點像是青澀的獼猴桃,那種傳統用火烤后的羅漢果,和獼猴桃更像,但是上面沒有絨毛,在當地也被稱為“黃金果”。
土地也是重要的基礎。永福是個以農業種植為主的縣,全縣32.88萬畝耕地經過檢測,有25萬畝富含硒元素,其中硒含量最高的地塊達到7.5毫克/千克。種植在富硒土壤上的羅漢果、優質米等農副產品未經任何種植技術處理即能夠達到富硒標準。永福縣現在正緊緊抓住得天獨厚的富硒資源優勢,把發展富硒農業作為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效益農業的突圍之路,秦開德說,“這是別的地方模仿不了的,只有永福有。一般別的地方種羅漢果,最多同一塊地只能種兩年,但是長灘溝里能夠種七八年沒事,因為地好”。
“東方神果”何時告別煙熏火燎?
初選后的羅漢果進入清洗機,一個個大小均勻的金黃色果子在水流的沖刷下翻滾著上下跳躍,然后工人會在羅漢果上面打上一個小孔,這是為進入“微波動態真空干燥機”做準備,鉆個小孔有利于微波烘干的進程。一般來說4個多小時烘干一批,一個個質地飽滿的果子在被風干水分后十分輕盈,色澤明亮。
微波風干、電烘干、柴火烘烤,幾種不同的方式將羅漢果分成了不同的形態、味道和價格。“吃過風干和電烘干的羅漢果,就不想再吃柴火烘烤的了。”風干和電烘干的羅漢果泡水清甜甘爽,秦開德覺得,目前人們在廣泛意義上接受的羅漢果,還是從藥店里買到的羅漢果,用柴火烘烤而成,泡水喝的味道是清甜中有點發苦,其實營養成分已經有所流失,“也許這和人們對于羅漢果的理解有關系,覺得它就是藥材”。
羅漢果一般都是按照個數出售。“有品牌的羅漢果,聽說包裝好的一個賣到了20元。”百壽鎮某羅漢果專業合作社周偉民說,“也沒有什么好羨慕的,我們不懂品牌。”他說的是現在已經有一家國內有名的健康產業集團看中了永福羅漢果的價值,據說投資巨大,對羅漢果進行綠色生態種植,和種植戶簽訂協議,生產全過程監控,統一供應種子、統一施生態肥、統一管理、統一質量等,收購鮮果的價格也高于一般市場水平,大果的價格一般接近2元,經過那家集團出售的羅漢果身價陡升。
永福全縣目前年產1.5億個羅漢果。周偉民說:“大家的市場不同,大部分羅漢果都是批發走量,一般羅漢果也就是三四塊錢一個,能夠賣到20元一個的羅漢果還是少數。還是因為觀念的問題,大家還沒有接受風干和電烘干的羅漢果,市場主要還是柴火烘烤的羅漢果多,中藥材批發的量也大,能夠占到全部市場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兩廣地區之外的地方,大多覺得羅漢果是種藥材。羅漢果被稱為‘東方神果’,這么好的東西,以前那種粗放式的煙熏火燎地烤羅漢果,完全就是糟蹋了它的營養價值。”周偉民說,然后問道:你們北方是怎么吃羅漢果的?
市場
看不見的羅漢果交易中心
永福縣百壽鎮有“全國最大羅漢果批發市場”之稱,羅漢果交易量龐大,占據了整個中國羅漢果市場大部分的交易份額。可是在百壽鎮,并沒有一個空間意義上的“羅漢果交易中心”,如果在街上溜達,你會發現那些臨街店鋪上也很少能看到“羅漢果”的招牌,但是街邊墻頭和半開著的店鋪門板上經常有歪歪扭扭的字:羅漢果批發,然后加上一個電話號碼。百壽鎮福元羅漢果基地的李懷芳說:“你看不見的,好多農戶家里的閣樓上就屯放著羅漢果。”
小規模的批發生意聚攏起來,就是一道洪流。看著外地人模樣的,有人會走過來問:“你們要羅漢果嗎?我家有。”本地人推開一扇門面,里面滿滿當當堆積如山,巨大的塑料袋子包裹著小球,大多是火烤后的羅漢果,各種藥材市場仍是它們主要的出路和消費渠道。
百壽鎮種植羅漢果的農戶并不多,大多數是去往山里收購。“刀耕火種”是人們說到火烤羅漢果用到的詞,山里面的農戶,經常是自己在家火烤羅漢果,古樸傳統但是卻不太適合現代消費理念和口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火烤羅漢果需要用到大量木材,而現在即使是在被群山環繞的永福各個鄉鎮,森林也大幅減少,木材的價格在上漲,火烤羅漢果的成本在提高。福元羅漢果基地的李懷芳將之提升到一個高度:“刀耕火種的火烤完全不符合發展‘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