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藥企業50強——以嶺藥業在涉縣投資建設的10萬畝藥材種植基地及加工項目即將竣工投用,該項目的投入使用標志著涉縣在打造“太行藥谷”的品牌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邯鄲涉縣,從2005開始,對野生中藥材資源進行調查和品質研究。9年來,共查明野生中藥材2115種,先后籌建了8個野生中藥材博物館。通過調查和研究,涉縣開始引導山民因地制宜種植中藥材,目前種植面積已達8萬畝。
涉縣屬深山區,山高林密,河谷縱橫,植被濃郁,屬北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獨特的地理位置、適宜的氣候,使這里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藥材資源。
早在遠古時期涉縣的當地居民已開始利用中藥材驅除瘟疫,為人類繁衍生息和生活生存做出了重要保障。解放前這里交通閉塞,中醫藥成為百姓醫治疾病的唯一途徑,至今涉縣民間仍流傳著不少中醫藥防治疾病的良方妙藥。據涉縣中醫藥管理局調查了解,涉縣17個鄉鎮均座落有藥王廟、醫圣祠、杏林寺和各類祭拜醫藥前賢的廟宇,祭祀著孫思邈、華佗等近20位古代藥王醫圣。
據明嘉靖36年《涉縣志》記載,柴胡、荊芥、防風等8種中藥材當時就是涉縣特產。涉縣是黨參的主要產區,群眾種植黨參歷史悠久,歷代以“潞黨參”之名享譽于世。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年代,八路軍129師的衛生工作者在衛生部長錢信忠的帶領下,于1942年在涉縣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個中藥現代制劑——柴胡注射液,救治了無數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的生命。直至今天,這里的柴胡仍是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標準藥材。
這里出產的荊芥在80年代初,曾是北京同仁堂的定點采購地。冬凌草則遍布全縣、五靈脂品質俱優。道地藥材柴胡、遠志、知母、冬凌草、連翹、酸棗仁、全蝎、五靈脂資源遍布全縣,是我國北藥的主要產區之一。
普查小組9年踏遍青山查明涉縣中藥材2115種
近日,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河北省第16普查小組在涉縣固新鎮西山區普查時,首次發現野生中藥材“莨菪”。第16普查小組組長、涉縣衛生局局長付正良介紹,莨菪屬茄科植物,藥用部位為其種子,即天仙子,大毒。有解痙止痛、安神定喘的功效。該品種在涉縣的首次發現不僅增添了涉縣野生藥物資源品種,也填補了邯鄲地區野生植物品種分布的空白。同時對我省及冀南轄域野生藥物資源的分布及區域環境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義。
涉縣雖設縣已兩千多年,但從沒有對豐富的野生中藥材資源進行過全面、系統的調查統計,也沒有相關成冊的筆錄記載。2005年開始,涉縣衛生局組建普查小組,在有關專家的指導下開展了對中藥材資源調查與品質的研究。9年來,工作人員鉆深山,進老林,行程數萬里,遍歷山川溝壑。現已查明涉縣野生中藥材達2115多種,其中常用藥300多種,道地藥材150多種,如柴胡、連翹、知母、遠志、南沙參等均為國家中藥基本藥物。野生柴胡、冬凌草、連翹等品種經實驗室檢驗,有效成分含量高,療效顯著。
此外,調查人員還首次發現縣域內生長的大吳風草、靈芝、白英、土貝母、淫羊藿等60個新品種。同時發現了世界珍稀瀕危植物緣毛太行花、文冠果、淡味當藥、扁蕾。淡味當藥、扁蕾的發現添補了冀南龍膽科植物的空白。
調查人員對藥材分布地區的氣候、海拔、土壤條件及植物生長周期情況都做了詳細記錄。進行了樣品采集、拍照,制作出大量的蠟頁標本。在此基礎上,編纂出版了《涉縣中藥志》,詳細記錄了生長于涉縣的各種藥類共2115種,其中植物藥176科1872種,動物藥75科218種,礦物藥25種。這項工作的開展,對涉縣乃至河北的中藥材資源開發、利用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都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為更好的保護這些野生中藥材,2008年成立的涉縣中醫藥管理局在境內韓王山、九峰山、黃花山、五指山、西澗等野生中藥材生長的重點區域,籌建野生中藥材博物館保護基地8個,并向公眾開放,使更多的山區百姓認識中藥材,學會并運用中醫藥的同時,重點對野生中藥材進行資源保護、合理開發和科學研究。
“中藥普查,對我縣發展中藥產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知道什么區域什么緯度適合種植什么藥材,然后引導百姓種植,增加他們的收入。”涉縣衛生局局長付正良對記者說。“不僅如此,因為這里的野生藥材資源豐富,適合種植,很多大型制藥企業和涉縣洽談合作,像以嶺藥業、天津藥業等等。”
走產業化經營之路涉縣山區出現“百草園”
近日,涉縣人工種植的柴胡通過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近年來,涉縣立足于豐富的野生中藥材資源,人工種植中藥材,為發展藥材產業打開了大門。
為大力發展中藥產業,涉縣先后出臺《關于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強中藥材種植管理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農牧局、扶貧辦等部門進行產業布局規劃,引導農民流轉土地,采用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經營模式,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購種、統一銷售、統一核算、統一分紅,推廣中藥材種植,實現了林藥間作、糧藥間作。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8萬畝,千畝以上種植園區10多個,種植品種主要為柴胡、丹參、射干、黃芩、知母、桔梗、菊花、荊芥、丹皮和連翹等,藥農平均增收1600元以上。
“藥材比糧食實惠,山地種糧食,每畝也只能收400元,現在退耕還林,林藥間作,一畝能收入2000多元。”村民們高興地說,“藥材渾身是寶,花兒、葉兒、籽兒、根……都能賣錢,而且好成活。”
隨著藥材種植業的發展,涉縣加大對大型藥企的招商引資,成功引進了國藥五十強以嶺藥業、安國天江藥業和邯鄲德路康等20余家企業。并先后參加廣州第二屆藥博會和廊坊農產品交易會。
與此同時,該縣把發展中藥材與旅游業相結合,科學規劃,集中連片建設了一大批菊花園、射干園、荊芥園、知母園等,形成規模效應,為發展觀光農業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涉縣已形成媧皇宮唐王交溝、王金莊溝兩大中藥材旅游長廊和鹿頭鄉郭莊示范區、固新鎮華滿園示范區等10個千畝中藥材種植觀光園區。其中,太行藥業丹參射干種植示范園和涉縣德路康柴胡示范園兩個省級示范園成為全省100個省級示范園的樣板。每年四月到十月中藥材開花的季節,就會看到成片的紅色射干花、黃色連翹花、藍色丹參花、紫色桔梗花、白色菊花……
不僅如此,涉縣還大力發揚中醫藥文化,建立了中醫藥文化科普館和以神農文化為主題的展覽館,開發藥材浴、保健治療等特色中藥旅游項目,進一步拓寬產業增收渠道。
如今,涉縣中藥材種植已成為“太行山冀南藥谷”和“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省市農業產業化重點建設項目,躋身于河北省中藥材種植大縣之列。 據悉,涉縣準備利用幾年時間,打造成繼北安國、南亳州之后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種植、加工、交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