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羅浮山,反常的炎熱迅速退去,清冽的寒冷覆蓋大山。羅浮山東南山脈的石洞,一條山溪流水淙淙,溪邊的鴨腳木郁郁蔥蔥,陣陣花香撲鼻而來。眼下,采冬蜜的時節已經來臨,一棵棵鴨腳木吸引著聞香而來的追花尋蜜人,來自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龍溪鎮夏寮村的黃冠彭就是其中一位。
觀察馬蜂動靜 保護小蜜蜂安全采蜜
“天氣太冷了,蜜蜂都不愿意出門干活了,全部都躲在蜂箱里。”溪邊的樹叢里、小山坡上,擺放著許多蓋著不同顏色木板的蜂箱。黃冠彭說,這一片山坡就有約500個蜂箱。如今正是羅浮山山脈鴨腳木開花的時候,每年冬季,很多養蜂人都帶著蜜蜂來這里采集冬蜜。蜂箱上不同顏色的蓋板,是放蜂人用來區別的。
這幾天天氣寒冷,黃冠彭說,蜜蜂在16℃以上才會外出采蜜。蜜蜂不愿意外出采蜜,他擔心的是蜜蜂是否儲存到足夠的 “食糧”。走近蜂箱,只聽到一陣陣嗡嗡聲,看不到蜂箱周圍有蜜蜂飛舞,只有在蜂箱門口有幾只蜜蜂在蠕動。“這幾只是哨兵,一旦有入侵者,它們就會發出警報,并沖上前與入侵者搏斗。”所謂入侵者,基本上就是個頭大的馬蜂。如果“哨兵”難以阻擋馬蜂入侵,馬蜂入侵到蜂箱內部就很有可能會殺死蜂皇(蜂后)。剛好蜂箱附近的一棵樹上,一只馬蜂在飛舞。黃冠彭認真地查看馬蜂的動靜,看馬蜂往哪個方向飛。他說,要跟蹤馬蜂,找到馬蜂的窩把馬蜂消滅,這樣才能確保中華小蜜蜂安全采蜜。“馬蜂開始筑巢越冬和培育幼蜂,需要大量食物來補充能量,所以見到偷襲的馬蜂就要打死。”
每天都去山中巡視 及時處理出問題的蜂箱
向陽的山坡上,鴨腳木花正盛開,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樹枝頭上的鴨腳木花一簇簇呈穗狀,頂端結了綠豆大小的綠色小果,花穗中段是細碎的小花,末端是小花蕾。黃冠彭說,太陽一照,花的排糖量會增加。所以,有時冬天下霜的時候,蜜蜂的采蜜量會增加。“但養蜂人最怕遇到下水霜,即又下雨又下霜,這種天氣蜜蜂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當天中午,陽光出現,閃了一閃又不見了。天氣依舊寒冷,蜜蜂還沒有出來。黃冠彭擔心蜜蜂狀況,就打開一個蜂箱,把一格蜜蜂拿出來看。“還好,儲備的食糧不少,不用擔心。”
山坡上,有一箱蜜蜂被風吹倒了,蜂箱傾倒在地,封蓋打開,許多蜜蜂無助地圍著蜂箱盤旋。黃冠彭讓記者走遠些,自己仔細查看了一下蜂箱,然后小心翼翼地將蜂箱內的3格蜜蜂拿起來,把蜂箱擺放好后,再將蜜蜂放進去,蓋上木板。“山風大,每天都要巡視一下,及時處理問題。”
一年跑場3次 一跑就是1個多月
黃冠彭今年30歲,養蜂已9年。一開始沒有任何養蜂經驗,他經常被蜜蜂蜇得手腫臉腫。為了獲得養蜂知識,他買來養蜂專業書籍,上網查找養蜂信息,還找其他養蜂人交流經驗。“養蜂人之間都互稱‘蜜友’,從‘蜜友’那里我學到了很多。”漸漸地黃冠彭發現,天氣反常或者陰雨天氣時,蜜蜂容易蜇人。同時,被蜇多了,他的身體開始對蜂毒免疫,被蜇了后不再紅腫,也沒有什么痛感。
養蜂知識和經驗多了,黃冠彭養的蜜蜂也多了起來。2010年,他開始跑場,成為一位追花尋蜜的養蜂人。那時他只有30箱蜜蜂,為了跑場,他又買了30箱。“一年要跑3次場,春天的荔枝蜜龍眼蜜,夏天的烏桕蜜,冬天的鴨腳木蜜,追著跑。”每次一跑就是1個多月,吃住都在山里林中。每次啟程前,他都會包一輛車,將蜂箱運往羅浮山、墩子林場等地。
為了追花 帶上妻兒住進深山老林
每次追花,黃冠彭都會帶上自己的妻子。到了放蜂點,他們會搭建一個簡單的棚子作為臨時住處,吃住都在這里。
黃冠彭第一次追花是在大亞灣一座深山里,那是他和“蜜友”們交流知道的場地。一家人在好幾公里都不見人煙的深山里守著甜蜜的事業,可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困難。“那時孩子很小,在山里得了重感冒。我和我老婆結婚時間不長,錢又投到養蜂里,身上給孩子看病的錢都沒有。”走投無路的兩夫妻為了湊錢給孩子治病,只好拿著剛采到的蜂蜜一路找人買。
放蜂是一項風餐露宿的職業。為了獲得蜂蜜,黃冠彭常常和“蜜友”們守在深山老林。白天放蜂,晚上數星星。令人難熬的是霜凍季節,深山里的溫度只有兩三度。放蜂人住在簡陋的棚子里,常常被凍醒。“有一次,附近棚子里一位‘蜜友’對我說,昨晚做了一夜的夢,夢里他和我都只蓋了一床塑料被,冷得瑟瑟發抖。”
盡管追花辛苦,但黃冠彭還是決定明年增加一次跑場。“到了六七月份時,基本沒蜜可采。但我最近聽說到了這個季節正好是火龍果開花的時候,我已經聯系好一個點,準備明年到一個火龍果場追花。”
沒有花源時 蜜蜂靠白糖續命
如今,黃冠彭養了150箱中華小蜜蜂。他說,中華小蜜蜂很勤快,而且比較耐寒,病害也少一些。“一些蜜蜂雖產蜜量高,但需有大面積的花源才采蜜,不適合在惠州養。”黃冠彭說。
雖然惠州四季都有花開,但還是有花源匱乏的時候,這時就要給蜜蜂投放白糖養命。但只要有花源,就算是放了白糖,中華小蜜蜂也不會吃。一般情況下,只有在沒有花源的過渡期,如春節期間一個月左右,夏天七八月份,他才會喂蜜蜂一些白糖,但這時沒蜂蜜可收集。
一般來說,蜜蜂冬天可以采3次冬蜜。因為冬蜜會自然形成白色的結晶體,所以又叫 “雪蜜”。“最好的冬蜜是第二次以后采的蜜。”黃冠彭說,養蜂人還是靠天吃飯。老天作美,冬天一個半月下來,一箱蜜蜂能產10公斤左右的蜂蜜。遇到天氣不好,只能有幾公斤的冬蜜。“要是持續一段時間的低溫天氣,冬蜜就會減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