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中藥材栽培歷史悠久,有良好的群眾種植基礎,華亭大黃、獨活、川芎、柴胡等地道中藥材早就列入甘肅省精品藥材行列,尤其‘華亭大黃’‘華亭獨活’獲得國家商標局產地質量認證注冊并于2011年、2012年先后摘得‘甘肅省農產品交易會金獎’后,美名遠播,我是嗅著這股藥香味來的。”說起華亭藥材,這個外地人儼然成了“本地通”。
“華亭藥材除了名氣大外,我通過走訪調查,還發現華亭大黃和獨活市場潛伏著其他地方無可比擬的巨大商機。”周文成道出了他的“商業機密”。他說,這些年,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的高山地區雖有規模栽培,但由于種植時間太過長久,受土地輪換倒茬的制約,栽植面積和產量在逐年下降。而關山腳下的華亭馬峽、山寨、河西、西華等鄉鎮地處偏僻山區,沒有工業污染,大氣、土壤和水質都很好,是大黃、獨活生長的“風水寶地”,“有名氣加上品質好,上市自然是搶手貨。”周文成信心滿滿。
談起藥材的銷售問題,周文成說,早在去年,他就收集了一些華亭獨活樣品到湖北九州通制藥公司進行了藥性檢測,結果多項檢測指標都好于他們制藥公司的藥性標準。品質贏得信譽,他與該公司順利聯姻,簽訂了年銷售1500噸華亭獨活的銷售大單。周文成說,“有了名氣、商機和訂單這‘三件寶’,給我在華亭安營扎寨做大做強藥材生意吃上了‘定心丸’。”
“懷揣‘三件寶’,投資有把握。”周文成說,今年年初他便和朋友共同出資1400萬元,在“藥材之鄉”馬峽鎮建起了占地40多畝,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潤塬中藥材生產基地。流轉土地1600多畝,培育種植獨活、大黃、牛籽、黃芪、防風、木香、板藍根、柴胡、黨參等9種地道中藥材1300畝,種苗繁育基地300畝,年可產出中藥材1600多噸,就地加工半成品藥材60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3300萬元,利稅200萬元,就地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300人以上。
跟隨周文成走進潤塬藥材公司炮制、分選車間,四五十工人正在分揀藥材,堆積如山的獨活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醇厚藥香;走進切片和包裝車間,一臺臺機器正在高速運轉,忙碌的生產場景映紅了周文成的笑臉,周文成隨手抓起一把切好的藥片,一邊像端詳寶貝一樣細細的品鑒著,一邊喜滋滋地給我們算起了增收賬:“按照3斤鮮獨活經過清洗、切片、烘干這三道程序可以炮制成1斤干藥片算,今年產的1600多噸鮮獨活最少可切片500噸,每噸切片按15000元出售,能賣750萬元,除去土地流轉費、人工費、藥苗等成本,預計能盈利150萬左右。”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周文成說,有了一年的經驗積累,明年他有三個打算,一是成立潤塬藥材合作社,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行訂單種植,引導鼓勵藥農大膽放心種植藥材;二是嘗試進行精加工,通過制成藥丸等中藥材成品,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藥材價值;三是按照品牌、物流、宣傳“三位一體”的營銷思路,進一步加大“華亭大黃”、“華亭獨活”的宣傳推薦力度,大幅提升華亭藥材的層次和知名度,真正讓“華亭大黃”、“華亭獨活”走出甘肅,走向全國。
“我要讓千千萬萬株藥材真正變成農民發家致富的‘金條條’,帶領藥農奔小康。”周文成談起未來發展滿懷憧憬、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