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綠色博覽會:中國縣域土特產專題展”在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新余市渝水區工業和數字投資有限公司子公司新余渝控供應鏈有限公司攜“渝水優品”參展。
中國綠博會自2008年創辦以來,已在南昌成功舉辦14屆,為食品行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發揮著積極作用。
本屆綠博會,以“新亮點,新場景,新突破,新消費”為主題,以“規格高、規模大、展品廣”為亮點,展覽面積6萬平方米,規模為歷屆之最,相比往屆的4萬平方米,增長了50%,也被商務部確定為“2023消費提振年”12大展會之一。
本次綠博會中,區工數投定制“江西·渝水”板塊展板,向來自各地的觀展商宣傳推介具有新余市特色的渝水優品。產自南安鄉的渝橙紅美人、羅坊鎮軟糯糯的湖藕、姚圩鎮養生的艾制品、南安鄉的有機大米、新余蜜桔等綠色食品亮相展會。現場獨具特色的產品、精美的包裝、豐滿的試吃展柜吸引了大量觀展商駐足。
11月18日,在“中國土特產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區工數投黨支部書記、董事長郭志凱以“實現土特產高質量發展的幾點體會”為主題作交流發言。
郭志凱提到,近年來,渝水區堅持將農業產業化作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重點打造提升農業品牌,推進全鏈條農業產業發展,縣域“土特產”發展取得一定成效,在鄉村振興中找到了一條適合本地特點、推進土特產高質量發展的路子,其中
選好品種是關鍵,選好優勢“土特產”,重點培育引導,選品種就好比選方向,要考慮市場發展前景、地理環境、成本優勢等多方面因素。渝水區立足鄉土資源基礎,精選了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土特產業。
配套政策少不了,渝水區圍繞“土特產”產銷各環節,重點做好政策配套和服務工作,助推“土特產”高質量發展。扶持精深加工產業——以“農頭工尾”“糧頭食尾”為抓手,做大做強傳統主導產業產業鏈延伸,做優做精果蔬、中藥材、油料等特色產業;講好“土特產”品牌故事——區政府出臺了《渝水區支持農產品品牌發展若干措施(試行)》,投入500萬元,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市場營銷等環節進行重點扶持;著重市場推廣——投資300多萬元,在市中心打造面積達600多平方米的渝水區農產品展銷館,采取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設立了直播室、鄉鎮館、企業館等五個功能區域;營造社會氛圍——渝水區利用舉辦新余蜜桔文化節的契機,組織網上評選“十大農產品品牌”活動,吸引了數萬網民參與了解本地區的“土特產”,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通過本次綠博會,不僅讓渝水人為之驕傲的“渝水優品”綻放異彩,走出渝水,走出新余,走向南昌,走向世界,更是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吸引來自各地的觀展商前來新余,了解渝水,親自感受土特產的生長棲息地,進一步促進渝水與外界的商貿合作。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區工數投將繼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要求,探索更適合本地特點、推進土特產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通過多形式、多渠道推廣渝水優質農產品,拓展農產品銷路、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業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