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烏魯木齊10月24日電(記者張玉棟)寒露時節,全國勞模、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的甜菜種植大戶王建軍正組織自家農業合作社展開甜菜采收工作。經過幾日勞作,王建軍承包的2000畝甜菜田再次實現豐收。“今年這2000畝甜菜田畝產同比提高了10%—15%,預計可增收約60萬元。這樣的成績主要得益于種植規劃、種植服務、農技輸出、數智農業、農業金融‘五位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王建軍難掩豐收的喜悅,激動地對記者說。
王建軍口中的“五位一體”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是中糧集團旗下中糧糖業基于新疆、內蒙古等地的農情,探索構建出的甜菜種植新模式。該模式在種植戶播種前便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并在其后對甜菜種植的全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
種植規劃擺脫“看天吃飯”掣肘。中糧糖業為擺脫傳統農業“撞大運”式的盲目種植,通過對種植戶承包土地的經營預期進行科學預測、優選良種、及時向種植戶提供天氣預報和氣候災害預警等工作,將良好的種植收益和可觀的收入預期在播種前就展示在種植戶面前。今年4月,中糧糖業預判塔城地區額敏縣在5月初可能出現較大幅度降溫,5月6日,零下7攝氏度的冰凍導致當地7萬畝甜菜受災,中糧糖業按照之前的預案在72小時內幫助訂單農戶復播,為農戶挽回損失2億元。
種植服務保障完成高效種植目標。中糧糖業構建了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種植戶從傳統的自行選地、選品種、選農資、貸款、找農機等繁瑣的準備工作中解放出來,成為了專注于農業生產、持續提升種植水平的“新農人”。同時,種植戶作為農業產業的重要組成環節參與到大工業生產中去,農企合作黏性更高、產品質量更好。王建軍從1989年起就開始種植甜菜,當時的種植不成規模,也沒有科學的種植技術和專業的田間服務,剛開始產量比較低。在與中糧糖業合作后,甜菜的單產和含糖量都在不斷增加,王建軍的腰包也鼓了起來,目前他已經將承包地塊的單產目標定到了每畝6噸,含糖目標預計將達到16%。
農技輸出助力種植效率提高。中糧糖業通過農機裝備、田間管理、農戶培訓等農業技術輸出,推動新技術、新農藝落地生根,讓農戶學得會、用得上、真管用。在農技輸出助力下,甜菜的播種、田管、采收、裝車等環節均通過機械完成,實現了穩定增收。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甜菜種植大戶程建濤表示,當地甜菜種植已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大幅提升了甜菜播種的速度和質量。中糧糖業甜菜糖部原料部副經理齊樹森說:“先進裝備大幅改善了經營效能,甜菜種植的全程機械化可以為種植戶每畝省下500元,真正讓甜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甜蜜事業’。”
數智農業為種植插上科技翅膀。中糧糖業的數智農業包括種植管理數字系統、農情監測數字系統和輔助決策智慧平臺三大板塊,目前已經積累了487萬條種植管理數據。采訪過程中,程建濤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了“種植管理數字系統APP”,該系統記錄了各項農事管理信息,可以隨時隨地跟蹤甜菜的生長狀況,還能提供用水、用肥及病蟲害防控建議。“種植戶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遙感衛星幫助進行巡田和監測甜菜長勢的工作,‘日巡千畝地’已成為現實。”程建濤說。
農業金融引來持續經營“活水”。甜菜種植具有高投入的特點,不少農民常因種植前期投入高而選擇放棄。對此,中糧糖業建立了特殊信用檔案、中糧專項資金、專屬金融產品、電商農資采購等一系列保障體系,緩解甜菜種植戶關鍵環節資金壓力,引來了甜菜種植可持續的“源頭活水”。
中糧糖業甜菜糖部總經理陳海軍表示,“五位一體”現代智慧農業管理體系為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樣本,也為推進鄉村振興作出了有力貢獻。目前,中糧糖業已在全國建立了1186個各類農業合作社,帶動10.2萬戶農民就業,培養了一批職業農民,為甜菜糖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