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匯通達徐秀賢:改造傳統產業,產業互聯網是新方向

   日期:2021-03-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11547    評論:0    

剛剛過去的兩會,從《政府工作報告》到代表議題,“數字化”、“產業互聯網”無疑是行業發展領域的“最強關鍵詞”。當前,我國正處于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成為全球互聯網和物聯網發展引領者的關鍵窗口期,也是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傳統產業數字化的轉型升級關鍵期。

對此,作為國內專注農村市場的產業互聯網“排頭兵”,匯通達總裁徐秀賢分享了一系列獨家觀點及案例,展現了匯通達作為領跑者對行業洞察的“穩準狠”。

傳統行業“逆襲”,產業互聯網必須有姓名

企業發展如水行舟,航向至關重要。匯通達作為較早深耕農村市場,并堅定發展產業互聯網的標桿企業,穩而精進的發展步調都得以于對互聯網發展趨勢的把握。

匯通達總裁徐秀賢

徐秀賢認為,前十年是消費互聯網的十年,核心是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解決零售效率問題;第二是解決顧客消費體驗問題。關于未來 10 年,他仍認為消費互聯網還會有所發展,但競爭也會日趨激勵,“而新的發展方向將是產業互聯網的快速興起”。

這個判斷是從對市場洞察和痛點的邏輯出發的,“相比于消費互聯網只解決零售端到客戶端效率問題”徐秀賢對產業互聯網的優勢總結道:“產業互聯網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能夠實現從原材料供應端到制造端到消費端全鏈路的效率提升;二是能夠實現全鏈路各環節的合作伙伴的體驗提升”,他進一步分析到:“即產業互聯網能夠實現全鏈路效率提升與全角色的體驗提升,發展顯而易見是大勢所趨。即用產業知識經驗+ 互聯網思維與工具,來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實現產業全鏈路降本增效”。

這不僅是徐秀賢的理論觀點,實際上,這些預判已經落地在實踐上,最突出的體現就是當前匯通達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已經基本實現從工廠端到零售端到顧客端全鏈路的系統構建。

作為產業模式較為傳統,產業升級及數字化轉型成本較高的農資行業來說,整個行業效率在錯配下顯得較為低效。

但同時,農資行業對互聯網的需求特別迫切:目前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農資行業生產端保證良好經營需要推廣使用先進生產工藝以保證開工率,同時也需要借助互聯網和下沉市場以保證和開拓渠道。匯通達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服務模式很好地契合了這一發展需求,將打造農資行業 “產業路由器”,構建一個智能匹配和實時連接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從而可以有效整合產業效率,幫助鏈條冗長的農資產業鏈去中間化,實現效能的 “逆襲”。

從“靠天吃飯”到數字化精準增收

目前匯通達產業互聯網平臺覆蓋了農資行業生產、加工、流通等各個環節,服務合作的產業鏈上各類企業如中糧、中農、中化、牧原、正邦、傲農、瑞星等。而在這個長長的合作名單上,匯通達與瑞星的戰略合作頗具代表性——不僅為農資企業帶來了轉型及新渠道勢能,還帶來了市場先機和新的發展思路。

2020年11月,匯通達與瑞星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對于各自優勢,兩方有著精準的入口——著力化肥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兩個產業維度;明確的目標——致力于打造肥糧一體化大農資產業閉環,助力傳統農資生產型企業的降本增效。以及,優勢鮮明的“術業專攻”——匯通達為農業產業鏈上的各個關鍵節點提供供應鏈服務、渠道升級、數字化服務、生態圈服務。

近半年來,匯通達在通過產業互聯平臺模式推進解決農資流通痛點,用數字化方式助力農資行業升級取得階段性成果:

不久前的春節期間,匯通達安排農資從工廠直到農戶,保生產助春耕,利國利民。

2021年2月初,匯通達攜手瑞星,雙方各自發揮自身渠道及產品優勢,將1000噸尿素產品由工廠直發至各地農資大戶手中,助力春耕工作有序進行。這種合作模式首先解決下游因采購環節過多造成的農資采購成本高、物流成本高的問題;其次,上游解決工廠與最下游客戶距離較遠、鏈條過長引起的流通、各項成本問題,同時幫助工廠進行反向定制產品,更敏捷、快速地適應市場生產;另外,幫助農資市場從“渠道為王”轉向“客戶為王”。匯通達通過工廠直連農戶,幫助更具有性價比的優質農產品走向農戶,農戶用相對優惠的價格獲得農資產品,助力農資市場良性發展;而整體來看,匯通達產業互聯網平臺模式塑造短平快的供應鏈體系,進一步優化農資產業結構。

而在助力鞏固脫貧成果的維度上,匯通達也進行了成功探索:以政企合作的形式,幫助地區糧食局“豐倉廩”,助農民精準增收。

2021年3月,匯通達通與河南省蘭考縣糧食與物資儲備局達成合作并舉行了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主要為幫助解決當地玉米流通問題。開啟了產業互聯網政企合作典范。

蘭考縣剛剛脫貧不久,但仍然面臨“拳頭產品”玉米的流通問題:由于受當地糧食流通能力影響,每年糧食局“消化”能力有限,收上來的玉米作物很難有效進行市場流通,或者以較低價格賣給較為分散的市場,這就導致玉米作物利潤較低,即使“豐收”也無法有效保證農民“增收”。

流通連接生產與消費,流通體系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出,“依托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健全現代流通體系”“降低企業流通成本”。而針對這種傳統農資流通能力較為薄弱的痛點,匯通達通過批量收購玉米作物, 高效對接玉米深加工市場,提高當地玉米的“消化能力”。匯通達通過自身獨特的商業模式,實現了流通的去中心化,釋放出更多的利潤空間。而最終目的,還是落到實實在在為每個農戶增收:把蘭考玉米賣出去,對接玉米深加工市場,賣出好價錢而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而這背后還有更大的格局——在這個焦裕祿曾經奮斗過的地方,地方政府意識到了沒有產業化思維的農業沒有出路。于是,將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結合,設定了“興產業、拔窮根”的整合方案。從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到建設產業集聚區,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而這次匯通達模式的合作與加持,正是踩在了蘭考新經濟模式的“交叉點”上:讓農產品精深加工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利潤,擴大銷售半徑,還推動完善了農業全產業鏈發展,促進現代特色農業健康高效發展。蘭考縣作為河南省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脫貧的貧困縣,此舉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再下一程。

“產業興則鄉村興”。在鞏固脫貧成果的新階段,匯通達的產業互聯網策略為農村帶來的“逆襲”成果具有標桿意義。無論是政企合作還是直達農戶,匯通達調動產業鏈上每一環可以調動的資源,以互聯網為流通提速,讓農村市場從價值低洼地成長為下一個新的經濟“淘金點”,為鄉村全面振興進程再提速。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