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發展的事實證明,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無論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是不斷發展的。從廣度看,今天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的規模不僅在一國范圍內各個地區、各行各業間展開,還在世界范圍內發生。不但各種各樣的產品在不同地區、不同工廠產生,而且同一產品的不同零配件也會在不同國家的專業化工廠生產。再從深度看,現代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生產部門越來越多,大門類中有小門類,小門類還有更小門類。顯然,社會越是向前發展,社會分工的程度必然是越深化、細化。
前幾天農資行業開會,會上討論農資電商對我們行業的影響。一家企業的領導講到,農資電商就是為了減少中間環節,然而農資行業經銷商的存在是符合社會分工細化的,所以說農資電商對農資行業不會產生影響,他們確信農資經銷商依然會存在,并且會好好利用經銷商的分銷渠道。
這個觀點猛一聽還真是有理,農資產品有工廠生產,到社會經銷商一級一級分銷,都在經營自己獨有的區域,社會分工明確,似乎確實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但反過來想,當年那些走街串巷賣冰棍的商販不也是冰棍銷售渠道的重要一環嗎?為什么現在卻沒有了。這些賣冰棍的,代替他們的是街邊超市、小賣店、報刊亭等固定的冰柜銷售點呢?這就是因為消費者消費習慣改變,以及生產環節的改變導致下游分銷方式作出的改變。
大家在討論農資電商的發展,首先是要承認電子商務更加促進了社會分工的細化、專業化。想想原來的企業生產的產品,要么用自己的物流,要么借助別人的物流,配送到一級經銷商,然后他們再一次分銷,最后達到消費者那里,這是一種社會分工。但是電子商務可能讓生產更加關注生產,銷售平臺更加專業、線上銷售商更加專業、物流配送更加專業、結算系統更加科學專業等等。只不過在農資行業和電子商務對接的過程中,我們的這個行業社會分工要進行一次新的整理,重新劃分業務板塊而已。所以農資經銷商是否符合未來農資行業的發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在電商大會上,某領導也說農資電商的發展可能讓經銷商面臨失業,所以經銷商更關注農資電商的發展,想知道他們什么樣,到底會不會顛覆這個行業。如果說農資電商發展起來了,經銷商難道是真的就沒有飯碗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不管農資電商怎么發展,就算未來所有的產品都實現了從工廠到地頭的配送,經銷商也還是有生存空間的。那時因為行業的變遷,農資行業的分工也許就不需要經銷商,而需要大量的配送商和服務商。行業在轉型升級,難道經銷商就不需要轉型升級嗎?社會分工專業化是發展方向,但是不同時期看到不同的分工方式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