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以肉換糧”可作為進口政策選項(圖)

   日期:2019-05-1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582    評論:0    

  近日,《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19》在京發布。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在發布會上指出,報告結論認為,在國際農產品貿易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仍然突出、中國農業產業發展面臨的風險和困難明顯增多的情況下,“以肉換糧”將成為我國進口政策的一個選項。

  報告指出,從糧食安全角度看,豬肉凈進口量增加將減少稻谷、小麥、玉米、豆粕等飼料糧的需求。測算顯示,當中國豬肉進口量由155萬噸增至496萬噸時,糧食凈進口量可減少1339萬噸,自給率將從83.5%提升至85%。

  從國際市場看,世界豬肉貿易量呈上升趨勢,主要進出口國家分布較為分散,中國豬肉進口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進口來源國分散,中國增加豬肉進口具有一定的國際市場空間。相比之下,作為飼料來源之一的大豆對外依存度從1997年的16.3%增加到2017年的87.2%,進口高度集中在巴西、美國和阿根廷。

  報告認為,從生態環境效益看,“以肉換糧”可有效減少國內生豬養殖污染排放。不考慮生豬養殖產生的甲烷等溫室氣體排放,參照《第一次全國污染物普查畜禽養殖業產排污系數手冊》,進口496萬噸豬肉相當于將380.7萬噸化學需氧量(COD)、35.3萬噸全氮(TN)和5.0萬噸全磷(TP)留在國外。若生豬養殖糞污全部采用水沖清糞工藝處理,496萬噸豬肉產生的排污量相當于2017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20.1%、全氮排放總量的7.0%、全磷排放總量的22.7%;若全部采用干清糞工藝處理,496萬噸豬肉產生的排污量相當于2017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4.0%,全氮排放總量的4.4%和全磷排放總量的3.3%。

  不過報告也提出,要嚴控豬肉進口對國內生豬養殖產業鏈的沖擊,適當增加牛羊肉進口。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朱玲認為,在我國的資源稟賦條件下,以肉換糧的政策選擇是非常正確的,應該繼續采取的政策行為是選擇適合于中國老百姓的政策——推進自由貿易。

  而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季焜則強調,在進口畜產品來替代進口飼料的問題上應該有權重,要平衡好關系。

  此外,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7.9%。報告參照國際農業統計慣例,基于農業產業價值鏈角度,重新估算了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的真實貢獻。

  研究發現,2017年我國農業—食物系統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23.3%,農業—食物系統主要包括農產品加工業(占GDP的7.3%)、中間投入(占GDP的3.16%)、商業和運輸服務業(占GDP的2.1%)、住宿和餐飲(占GDP的2.8%)。梅旭榮認為,這充分證明農業基礎產業作為戰略后院,必須發揮好“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