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yǎng)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讓寧夏“小紅果”紅遍天下(圖)

   日期:2019-04-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453    評論:0    

  寧夏農科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寧夏枸杞產業(yè)人才高地首席專家曹有龍,帶領研發(fā)團隊依靠生物工程技術,改變了枸杞種植傳統模式,使寧夏成為全國枸杞研究的領航者。

  扎根杞鄉(xiāng) 育成換代枸杞新品種

  生于杞鄉(xiāng),長于杞園。2000年,從四川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曹有龍放棄了外地優(yōu)越的科研環(huán)境和優(yōu)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從事特色枸杞產業(yè)的研發(fā)工作,一干就是30余載。

  寧夏是枸杞的原產地和主產區(qū),種質資源是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針對枸杞野生資源流失嚴重、遺傳背景不清、評價挖掘利用相對滯后等問題,曹有龍帶領團隊踏遍了寧夏、新疆、內蒙古、青海等地枸杞野生分布區(qū),系統收集保存評價了世界分布的枸杞屬15種3變種2000余份種質資源。同時,他從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收集枸杞特異種質,建立了枸杞農藝、品質、抗性等重要性狀評價體系,創(chuàng)建了分子標記與表型相結合的枸杞種質資源綜合評價體系,構建了包含農藝、果實、品質、抗性等200個重要性狀的表型數據庫,在寧夏農林科學院建成了世界資源最豐富的唯一國家枸杞種質資源圃和種質基因庫。

  “農民需要什么,我們就研究什么,用知識為農民和企業(yè)服務更有價值。”這是曹有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把辦公室“搬”到田間地頭,每年有一半時間帶著研究團隊扎根杞田,在農戶、企業(yè)最需要的時候他總是陪伴身旁。

  針對枸杞品種選育周期長、育種速度慢、專用型品種缺乏等問題,曹有龍與團隊成員協同創(chuàng)新,采用雜交、選優(yōu)、航天、分子輔助等育種技術,圍繞豐產、優(yōu)質、廣適、多抗的育種目標開展新品種選育工作。

  近幾年,寧夏農科院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每年繁育良種5000余萬株,收入3億元左右。其自主培育的新品種占到全國種植面積90%以上,新品種中不僅有紅果,還有黃果、白果、紫果、黑果等,極大地滿足了市場對枸杞品種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寧杞7號”新品種果實顆粒大、商品等級率高,效益顯著,短短5年推廣108.66萬畝,覆蓋新種植區(qū)90%以上,比常規(guī)品種畝增收2000元至4000元,新增產值300億元,實現枸杞新品種第二次更新換代。

  聯合攻關 解決關鍵技術難題

  為發(fā)揮國家中心平臺作用,曹有龍帶領科技人員在寧夏、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建設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綜合試驗示范基地,特別在西藏日喀則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枸杞種植基地。集中展示枸杞新品種、規(guī)模建園、整形修剪、病蟲害綜合防控、水肥一體化、籬架栽培、反季節(jié)生產、采收制干等八大關鍵技術,技術輻射到全國13個枸杞產區(qū),產量提升5%,綜合效益提高10%。

  曹有龍通過多途徑柔性引進美國羅格斯大學、新澤西州州立大學、中科院、北京林業(yè)大學等10多所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的生物技術、營養(yǎng)醫(yī)學、食品加工等領域院士和高層次人才,培育壯大了枸杞基礎研究和產業(yè)研發(fā)人才隊伍。在他的帶領下,創(chuàng)新團隊通過聯合攻關,解決了枸杞種質資源、品種選育、質量監(jiān)控、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問題。研發(fā)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枸杞飲料、明目膠囊、黑果枸杞花青素面膜、枸杞酒等10多個系列深加工產品,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10余項,并將這些科技成果及時轉化到北京萬潤生、寧夏百瑞源、中杞集團等企業(yè)進行生產應用。

  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主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鋤草、打藥、秸稈還田、施肥等10余種枸杞生產專用機械,在全區(qū)推廣應用,填補了寧夏自治區(qū)枸杞產業(yè)農機農藝整合的空白。

  “讓寧夏的‘小紅果’紅遍天下。到2022年,寧夏枸杞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100萬畝,實現產值300億元,枸杞加工轉化率達30%。”曹有龍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