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三大瓶頸制約我國民族藥創新

   日期:2014-05-15     來源:科技日報    瀏覽:166    評論:0    
核心提示:  民族藥是我國少數民族積累的寶貴醫學財富。近些年,一些民族藥在我國有了長足發展,然而,隨著規模、影響力逐漸加大,我國民


  民族藥是我國少數民族積累的寶貴醫學財富。近些年,一些民族藥在我國有了長足發展,然而,隨著規模、影響力逐漸加大,我國民族藥傳承、發展、創新遇到瓶頸。


  4月14日,首屆民族醫藥科學技術獎評選活動在北京啟動。此次評選由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和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共同主辦,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準登記,同時是我國民族醫藥科學技術領域的唯一獎項。設立該獎項標志著我國第一次開始對民族醫藥醫療的教學、科研、產業等領域進行客觀整理和科學性評估,將對我國民族醫藥創新水平提升有重要促進作用。


  瓶頸一:人才匱乏


  長期以來,我國民族藥研發人才嚴重不足,后繼乏人狀況嚴重,復合型人才、高層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一些民族醫藥知識、特色診療技術、方法瀕臨失傳。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常務副會長、北京藏醫院院長黃福開告訴記者,和中醫藥一樣,民族醫藥在歷史上以“口傳身授”為主,強調個體經驗的積累和體驗型的學習方式。目前,由于傳承人老齡化、潛在傳承人數量銳減、傳承人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使民族醫藥的傳承大大受限,本來已經稀有的民族醫藥人才瀕臨嚴重的斷層危機。


  他說,長期以來,大多數民族醫院都存在條件差、待遇低、人才流失嚴重的現象。國內一些民間的民族醫藥專家甚至被國外有類似文化淵源的國家高薪聘走,造成國內部分民族醫藥學博士、碩士和本科人才培養反而需要在國外進行。國內對相當一部分民族醫藥至今仍未有正規的專業設置。隨著民間老一代民族醫藥專家的老去,我國的民族醫將面臨人才匱乏之憂。


  黃福開說:“名老專家的醫技醫術是民族醫學傳承發展的核心,在民族醫藥傳承中,應首先對其醫技醫術、醫療經驗進行搶救和整理。”


  現有民族醫學院數量少、規模小,師資結構不完善,黃福開建議民族大學加大培養民族醫藥人才的力度,醫學院開設民族醫藥方向碩士研究生和本科培養,同時提高民族醫藥人才待遇,防止人才流失。


  發展民族醫藥的人才癥結主要表現有:許多老民族醫生受語言及從業資格的限制將難以從業和傳承;大量民間醫生亟待進行繼續醫學教育和從業資格認證;缺乏必要機制吸引相關學科人員參與民族醫藥研發工作;用西醫的模式培養民族醫,不但使民族醫喪失了民族的特色,也為民族醫學的繼承和發展增加了難度。


  同時,民族醫學文獻典籍的繼承、整理、研究、保護一直處于被忽視的狀態。隨著國家對民族醫藥的重視度加大,民族醫藥的影響力逐步擴大,民族醫藥文獻的整理出版也逐漸得到了相關工作者的重視。但是典藏民族醫學文獻的漢文翻譯量較少,有關某一分支民族醫學的專著更少,使民族醫藥在擴大傳播和繼承范圍、深入研究挖掘等方面同時受到了影響。


  瓶頸二:重金屬殘留研究尚需努力


  在人們的觀念中,民族藥尤其是藏藥的重金屬含量較高,因而直接影響了民族藥尤其是藏藥的推廣使用,為此,我國藏藥中的重金屬研究列入國家支撐計劃。


  黃福開告訴記者,代謝基因組學、成分組、汞劑在體內分布開展了研究,目前有些進展,認為很可能不直接吸收,通過腸道通道對神經細胞進行修復。


  奇正藏藥董事長雷菊芳告訴記者,重金屬是多組分藏藥的成份之一,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只有被稱為“珍寶藥”的藏藥里才能加入“佐臺”,“佐臺”是水銀等多種重金屬的共聚物,采用獨特的藏藥炮制方法(加工程序多達20多道,加工炮制時間長達50余天)炮制。


  “我們對佐臺的物理成份研究與臨床研究可以互為佐證,”雷菊芳說,“佐臺”使用是安全的,即是使用到正常量的50倍,對實驗動物也無明顯的毒性反應。


  過去在對藏藥的評價以及新藥研發、OTC、醫保品種遴選中多渲染其重金屬多、毒性藥材多,這是缺乏科學分析的。藏藥具有歷史悠久、理論體系健全、治療方法全面、獨特、療效確切、資源豐富等優勢,是我國醫藥寶庫中重要的資源。但長期以來,很少有專業人員深入進行認真探討和研究,淺薄的認識,表面的感覺,特別是嚴重的以訛傳訛,簡單地結論為“藏藥重金屬含量高,毒性藥材多”,會造成藏藥在推廣使用、研究開發中的極大障礙。


  瓶頸三:創新能力待提升


  近幾年來,我國民族藥產值提升很快。據記者了解,迄今為止,藏藥已經有近百億的規模,而吉林也有將朝鮮藥產值達到100億元的雄心。


  然而,經歷幾年快速發展之后,民族藥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的情況明顯,對于目前中國一些較大的民族藥企來說,民族藥可持續發展遇到瓶頸,目前已經到了重要關口。


  雷菊芳一直呼吁民族藥進行二次開發,她認為,與中藥、化藥相比,民族藥創新有一定難度。受生活習慣和文化傳承等因素影響,民族藥企不易長大,很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民族藥企應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升民族藥的產品品質和現代化水平。“目前已經到了民族藥發展的重要關口”,雷菊芳強調,必須要有科學的數據證明民族藥的療效,必須通過二次開發提高藥品的質量與標準,從而提升藥品品質。民族藥要想做強做大,必須“進城趕考”,跨過這道門檻。


  顯然,雷菊芳領導的奇正藏藥正面臨創新的重要關口。事實證明,選取經過市場歷練、被臨床認可的主打品種進行二次開發,可以補足企業發展的后勁,是企業運營和發展的關鍵。


  總體來看,全國民族醫藥研究的科研基地規模較小,設備、管理水平都很低,科研項目都是零星的、分散的、隨機的、多方插手的,因此研發工作難以走向系統深入。民族醫藥的創新是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黃福開告訴記者,民族醫藥系統內的科研產業化、信息化建設屬于民族藥領域的新興領域,科研、教育、信息化建設在其他產業領域都起到了統帥作用,而在民族醫藥行業中起的作用非常弱。要想使我國民族醫藥得到足夠的發展,就必須重視民族醫藥中的知識產業。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