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澳自貿協定將使澳洲蘋果能在中國“公平競爭”

   日期:2014-12-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61    評論:0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于11月17日訪澳期間,中澳兩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意向宣言.如今,該協定的正式法律文案、翻譯版本已經進入了澳大利亞投票決議通過階段,并預計將于2015年正式簽署通過。屆時,澳洲蘋果出口中國的關稅將自動降低2.5%,并在四年內從目前的10%逐漸降低為零。 
 
  因此,澳洲種植戶不僅對政府的決定表示歡迎,也認為與中國的自貿協定將能幫助澳洲蘋果與在數年前均已與中國簽署相關協定的兩個國家——智利與新西蘭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競爭。 
 
  “考慮到我們已有的較高的工資水平,我們整體的生產成本原本就已經比我們的競爭對手國家要高,因此澳大利亞蘋果一出產,就比智利或者新西蘭的蘋果貴了10%。”澳大利亞蘋果和梨有限公司(APAL)是澳大利亞蘋果和梨種植者的產業領頭人,其行業服務經理Annie Farrow在一份聲明中說。 
 
  今年,澳大利亞通過空運與海運兩種途徑,首次向中國出口蘋果,貨重共達24噸。其中,僅有來自唯一擁有無果蠅地位的省份——塔斯馬尼亞州的蘋果得以出口。對此,Farrow表示,雖然中澳自貿協定是一個巨大成就,但是澳大利亞仍在努力推動中國政府授予澳洲大陸出產的蘋果準入許可。 
 
  其實,早在2010年,中國與澳大利亞政府就已經同意在“4×4商品交換”的基礎上推動園藝作物貿易的相互準入。這也就是說,雙方為四種商品優先提供貿易準入許可:澳大利亞出口商品優先次序為食用葡萄 (2010年生效); 櫻桃 (2012年生效); 核果 (尚未生效,但有關油桃出口的一份協議即將在2014年12月公開;最后是澳大利亞大陸的蘋果。中國出口商品優先次序為蘋果(2010年生效); 食用葡萄 (即將生效)。中國方面還沒有公布余下兩項商品的細節。 
 
  “從我們方面看,核果獲得準入以后就會輪到澳洲大陸出產的蘋果了。” Farrow 說。“中國官員將會對澳洲大陸的病蟲風險進行評估,并對當地種植戶管理病蟲害的體系方法進行測評。之后他們還將敲定一個檢疫細則,其中應該會包括治理果蠅問題的具體要求。” 
 
  “我們呼吁澳洲政府加速談判進程,因為我們早在2006年就開始尋求市場準入了,但是在過去8年里我們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雖然自由貿易協定同樣適用于梨,但是澳大利亞蘋果和梨有限公司并沒有對此提出出口中國的申請。 
 
  “我們需要對中國市場的情況做出一個合理預估:我們大概能提供多少中國市場所需的特定品種的梨,而對比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的產品是否又擁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Farrow對此評論說。 
 
  Adam Balcerak:駐華新官走馬上任 
 
  近日,新上任的澳大利亞駐華農業事物顧問Adam Balcerak也參訪了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的果園,并表示他將努力幫助澳洲大陸出產的蘋果進入中國市場。 
 
  在赴北京任職前, Balcerak還與澳大利亞東南部省份的種植戶與包裝商進行了會面,并表示這些會議幫助他進一步理解了當地從業者對于獲得中國市場準入許可方面的期待。 
 
  他表示,這趟去了Mildura地區的杏仁、柑橘與食用葡萄種植園,還去了Narre Warren North 地區的蘋果種植園還有墨爾本市郊的Wandin櫻桃種植園,這些訪問都讓他對全行業對于進入中國市場的想法有了深刻的認知,包括一些種植戶認為亟需改變的現狀。 
 
  Balcerak先生將在擴大澳大利亞農業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持續影響力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將是澳洲農業部僅有的兩位中國在地負責人的其中一位,將主要負責推動中澳農業貿易以及協助調整中澳間農食產品貿易政策。 
 
  “我的工作計劃將會由中央政府布局,這主要是考慮到整個農業方面,包括園藝作物行業業內的各項工作的優先次序。”他說。 
 
  Balcerak先生工作的主要側重點將會是與中國政府官員緊密合作,促進解決澳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眾多具體技術問題,尤其是在牲畜、糧食以及乳制品領域。而在園藝作物領域,Balcerak的工作清單將會很長——但短期內,澳大利亞正在尋求澳洲油桃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早在2006年,澳洲政府就已經提交了核果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申請,但直到現在,雙方才即將要簽署一份有關油桃的貿易協定。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