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登步日升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塘出現水泡過多、水質下降的情況,普陀區海洋與漁業局漁技指導小組養殖技術人員得知此事后,前往該合作社查看情況,叮囑合作社社長杜志方要注意及時用藥并適當增加氧氣,指導養殖人員往養殖塘內潑灑養殖專用微生物菌劑,以起到改善水質的作用。據介紹,日升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面積達50畝,主要為梭子蟹和日本對蝦混養,去年純利潤達100萬元左右,這得益于該合作社養殖遵循普陀區海洋與漁業局探索多年的“普陀養殖模式”。
據了解,自2005年被農業部列為“漁業科技入戶”試點縣(區)以來,普陀區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和養殖戶需求,大力推廣“梭子蟹、對蝦標準化養殖”、“梭子蟹塘底增氧養殖”等技術,2012年探索創造了“凈底、控水、壯苗、增氧、精飼、防殘”的“普陀梭子蟹、對蝦養殖模式”,實現由粗放型養殖向高生態設施化精養轉變。 區海洋與漁業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戴海軍介紹,近年來,區海洋與漁業等相關部門通過“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塘、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推廣方式,使該模式在登步、桃花、六橫、朱家尖等地廣泛應用。目前,“普陀養殖模式”實施面積達1.6萬畝左右,每畝年收益平均1.6萬元。據戴海軍介紹,今年他們再次對“普陀養殖模式”內容進行了補充,增加了“凈底、自繁、套養、增氧、精飼、疏雄、防殘、防病、勤管、育肥”的梭子蟹養殖新模式。
為確保“普陀養殖模式”在全區得到全面推廣,從去年開始,該區海洋漁業部門建立了一個以省級專家、區級專家、漁技指導員、科技養殖示范戶組成的基層漁技推廣體系。目前,這個團隊中以省水產研究所專家為主的省級專家有4人,以區海洋與漁業局養殖技術人員為主的區級專家有8人,鄉鎮漁技人員、養殖協會負責人、養殖大戶等為主的漁技指導員23人。每位區漁技推廣專家負責聯絡指導3~4名漁技指導員,每位漁技指導員負責5~10戶示范戶,并聯系一個養殖點或村社,再由科技示范戶帶動周邊養殖戶進行科學養殖。戴海軍說,推廣站定期組織省級專家和區級專家分別前往六橫、登步、朱家尖等地,對漁技指導員和示范戶進行技術培訓,指導養殖示范戶選擇清塘藥物、水產苗種等。
此外,區海洋與漁業局在去年6月建立了信息服務網絡系統,將全區400多位養殖戶和全部漁技指導員納入到移動網絡短信群發信息服務系統中,及時發布包括氣象、漁業養殖等在內的綜合信息,加強與示范戶的信息交流。今年上半年起,該區還啟動了新一輪池塘標準化改造,加快發展設施漁業,推進保溫大棚設施的應用,延長養殖季節,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單位面積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