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出小龍蝦70到100斤,除去成本,每天凈賺300元。”鄧州市陶營鎮盧崗村貧困戶盧勝旺告訴記者。通過“蓮蝦混養”,盧勝旺今年將穩定脫貧。
如何因地制宜、揚長避短是鄧州市廣大干部一直著力探索的課題。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市立足“農”字做文章,做大做強扶貧產業。
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該市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分配的6億立方米丹江水資源優勢,整合扶貧產業發展資金,扶持推動涉水農業發展。依托鄧州市水利建設發展投資公司,籌資3億元支持孟樓、陶營等8個鄉鎮涉水農業發展示范基地建設。
出臺優惠政策,提供技術支撐。該市出臺優惠扶持政策,鼓勵貧困戶種植水稻,每畝補貼500元;水稻種植大戶、稻蝦種養大戶每100畝分別帶動1~2戶貧困戶參與經營,近400戶貧困戶享受戶均500元的幫扶資金。
龍頭企業帶動,加快脫貧步伐。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該市初步形成了具有鄧州特色的產業扶貧“黃志牧業鄧農模式”和好想鵝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加快推動了貧困戶增收脫貧。黃志牧業以生態養殖發展為主,將養殖廢棄物處理和美麗鄉村發展相結合,通過收益帶動、就業帶動、產業帶動推進產業扶貧,實現貧困戶年均增收2.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