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保險第一單規定,蘋果約定價格每噸1.1799萬元,按400噸換算,保費由三方構成,市級財政保費補貼比例40%,企業保費補貼比例30%,農民自交保費比例30%,保險期間共32天。
“蘋果期貨于去年12月上市交易,對蘋果收購影響很大,今年棲霞蘋果地頭收購價格走高,期貨也發揮了一定作用。”煙臺泉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延泉介紹,按照保險規定,只要果農用心管理蘋果,達到蘋果期貨的質量要求,保險公司就會提供風險保障,“當收獲價低于保險約定價格,投保人可獲得約定賠償,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果農收益。”
煙臺市是國內外著名的蘋果主產區,種植面積280多萬畝,產量占全省的1/2、全國的1/10。在農業自然災害頻發、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開展蘋果期貨保險具有重要意義。市農業局局長白國強表示,根據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創新試點工作要求,為促進煙臺市蘋果產業提質升級,規避自然災害對蘋果生產的影響,最大程度的降低蘋果生產風險帶來的損失,讓更多的果農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經市農業局申請省農業農村廳批復,由魯證期貨、安華農險和農業龍頭企業合作,開展煙臺蘋果“保險+期貨”試點。希望三家公司嚴格按照時間安排和流程模式,積極試點,探索完善保費測算和保險條款,為全市蘋果期貨保險探索路子、積累經驗。
“開展“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是保險產品的創新,通過保險和期貨的對接,能夠更有效化解蘋果市場價格變化帶來的一切奉獻,實現互利共贏。”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工會主席徐敬偉表示,這一新型保險模式是全省首創,后續他們將擴大試點,以點帶面,為助力煙臺地方特色產業提供更大的風險保障。
簽約儀式舉行之前,市農業局印發《煙臺蘋果“保險+期貨(權)+訂單”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提出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原則,積極創新蘋果特色險種,探索建立蘋果生產風險防控機制,實現蘋果種植戶、交割庫、保險公司和期貨市場的有效對接,保障農民增產增收,助推煙臺市蘋果產業做大做強。另外,關于保險政策方面,明確規定了保險責任,即當蘋果收獲價格低于保險合同載明的約定價格,投保人按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而保險蘋果約定價格,按照鄭州商品交易所蘋果期貨合約在保險合同起始日期所在月份前一個月的月平均結算價確定,試點地區為棲霞市、蓬萊市、龍口市、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