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科院全國首批“巨人稻”在江津區試種成功

   日期:2018-09-0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    瀏覽:399    評論:0    

8月27日,中國科學院(后稱中科院)首批“巨型稻”立體種養項目負責人龍耀林來津,前往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農業氣象試驗站的“巨型稻”試驗田進行現場評估。根據檢測評估,“巨型稻”平均每蔸水稻植株高達1.8米,最高達2.25米,畝產500至800公斤,相比常規水稻,每畝可增產15%至20%。

稻田里,泥鰍游,青蛙跳,禾下乘涼,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畢生追逐的夢想。去年10月16日,中科院宣布: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水稻育種團隊歷經10余年研究,培育出超高產優質“巨型稻”。今年4月,該“巨型稻”在我區現代農業氣象試驗站進行小范圍試種。我區也是重慶市唯一試種的區縣。

據悉,中科院此次培育的“巨型稻”是全新一代雜交水稻,它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實現優質高產。同時,“巨型稻”還具有抗病蟲害、抗倒伏、抗干旱、抗低溫等特點,比較適合全國大部分地區種植。在江津首次試種“巨型稻”采用的是“‘巨型稻’ 青蛙 泥鰍”的立體種養模式。因為,“巨型稻”生長周期與青蛙、泥鰍生長周期同步,青蛙可捕捉害蟲,青蛙、泥鰍的排泄物可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采取這種生態種養新模式,不僅可節約人力與資金成本,還能實現一畝多收,糧漁共贏。

4月份以來,現代農業氣象試驗站按照相關標準,積極做好“巨型稻”的育秧、栽種工作。為了確保稻田內的生態環境良好,站內工作人員每天堅持到試驗田內進行觀測、記錄、分析,抽取樣本,實時做好稻田水質中PH值、氨氮、亞硝酸鹽等主要元素的檢測。區氣象部門也適時提供每日氣象要訊178期、江津農業氣象災害預警6期、農業氣象情報旬月報30期、春耕春播氣象服務專報7期,給“巨型稻”在津試種成功提供了氣象信息保障。

“水稻分蘗數不錯,一株分蘗數43根左右,有效穗數100%……”當天,龍耀林看到試驗田內18畝“巨型稻”生長情況良好,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據他介紹,首次在江津現代農業氣象試驗站內試種的“巨型稻”是豐超6號、豐超8號兩個品種,平均每穗的產量在500粒左右,預計9月中旬可以收割。同時,在18畝試驗田內投入蝌蚪180萬只,泥鰍30萬條。目前,試驗田內青蛙、泥鰍長勢良好,預計畝產青蛙1500公斤左右,畝產泥鰍500公斤左右,每畝綜合產值可突破4萬元。

另據悉,中科院將給我區授權,為其它地區生態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與種苗供應,在重慶乃至西南地區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下一步,現代農業氣象試驗站將在我區不同海拔,不同氣候條件下開展“巨型稻”示范推廣,對“巨型稻”的氣候指標以及相關要素進行進一步調查研究,為“巨型稻”進行大面積推廣做準備。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