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特色作物“加盟”良種攻關

   日期:2018-04-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64    評論:0    

  近日,農業農村部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今年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重點工作。據了解,今年良種攻關的重大變化在于計劃選擇馬鈴薯、油菜、花生、甘蔗、甘薯、西藍花、青梗菜、香蕉、火龍果、食用菌10個特色作物開展聯合攻關。

  自2014年起逐步開展的四大作物良種聯合攻關,在科研的體制機制上進行了大幅度創新,為四大作物的品種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與此同時,許多特色作物領域的專家也意識到,有必要將聯合攻關模式引入到特色作物發展當中。因此,此次提出開展特色作物良種攻關,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要充分借鑒四大作物聯合攻關的成功經驗。在本次會議上,來自十種特色作物領域的專家針對如何開展良種攻關進行了充分討論。

  市場需求為導向

  在四大作物良種攻關當中,一大成功經驗就是將品種創新的目標牢牢鎖定在市場,市場急需的品種就是攻關目標,進而涌現出了一大批以節水抗旱小麥、高油大豆、優質水稻等為代表的深受市場歡迎的新品種。

  與四大作物相比,特色作物品種創新的方向問題更加復雜。一方面,特色作物種類眾多,每種作物所面臨的問題不盡相同,相互之間能夠直接借鑒的方法不多;另一方面,特色作物往往具有較強的地域性,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又呈現出不同特點。這無疑對特色作物良種攻關的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于油菜來說,目前急需具有適宜機械化、糧油兼豐、綜合抗性高等特點的新品種。”在談到產業需求的直接問題時,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周永明表示。周永明認為,油菜良種攻關需要著重改良油菜新品種的資源高效利用性狀,并提高含油量與營養品質,確立市場化明確的攻關目標。

  “花生領域目前雖然出現了一些符合市場需要和綠色發展要求的抗逆、節肥、省藥品種,但整個產業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還是不足。”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董文召看來,花生開展聯合攻關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確立一個具體的攻關目標,而是要把市場需求這一意識牢牢植入產業的每一環中。

  中國科學院甘蔗研究中心主任李楊瑞提出的觀點則更加直接,他認為,應該將加工企業也就是糖廠納入到甘蔗聯合體,直接參與品種創新方向的確定當中。“糖廠作為市場動態最直接的接收者,對于聯合攻關有著重要的意義,應該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踴躍參與育種和區試。”李楊瑞表示。

  打造國際一流品種

  在本次會議上,農業農村部明確提出,特色作物良種攻關的起點要高,要著眼于選育國際一流品種,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可以說,特色作物良種攻關,瞄準的正是特色作物品種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隨著我國種業近年來的發展,國產品種已經在市場上唱起了主角,但是,真正能在國際市場上具備競爭力的品種還不多,特別是在一些特色作物領域,國產品種仍然處于發展階段。

  “我國的西藍花研究起步較晚,技術相對落后,國產品種的市場占有率僅為5%,這也是西藍花良種攻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所長李國景表示。李國景建議,西藍花攻關的第一步應該直接對標國外優質品種,培育出2個年推廣面積在5萬畝以上的優質新品種,將國產品種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到20%以上。

  與西藍花不同,青梗菜的國產品種占有率能夠達到80%-90%,但是,不少青梗菜企業還是有一些迫切需求。“作為企業,我們的育種創新積極性很強,也想打造出國際一流的青梗菜品種,但是一般的企業在傳統育種技術上存在短板,需要科研單位的大力支持。”在福建金品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洪龍看來,開展良種攻關,能夠將科研單位的雄厚實力與企業的科研熱情有效結合,大幅提高品種創新效率。

  “想要育成國際一流品種,就必須創制一批優異種質,實現產業集群效應。”中國農業科學院資源區劃所食用菌產業科技研究室主任張金霞認為,聯合攻關能夠通過產業內部的資源整合,解決食用菌產業目前在規模化和創新技術方面的落后局面,進而為推出大品種提供可能。

  科研體系建設是重點

  區別于簡單的聯合,良種攻關探討的是如何在品種創新的體制機制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長遠模式。從四大作物良種攻關的經驗不難看出,打造政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研模式,探索商業化育種平臺建設,是科研機制升級的有效方式。針對今年即將著手實施的特色作物良種攻關,農業農村部明確要求,要解決特色作物領域科研與生產“兩張皮”難題,形成高通量流水線育種體系,完善成果共享機制。

  “對于起步較晚的火龍果育種來說,科研機制創新尤為重要。”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所長陳業淵表示。與其他一些作物一樣,我國的火龍果研究基礎相對薄弱,僅靠一兩家單位,很難有效完成早晚熟品種、保鮮技術等研究。陳業淵認為,應當借聯合攻關開展的契機,建立火龍果產業聯合協作網絡,促進各研究機構之間的交流。

  不僅僅是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在相對成熟的“政產學研用”體系當中,“用”的作用也很重要。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易干軍認為,香蕉攻關組不僅要把種苗企業吸收進來,更要把加工企業納入其中,展開深度合作。“科研單位以成果入股,參與產業分紅,加工企業直面市場競爭,積極與國際接軌,進而實現真正的‘產學研用’一體化。”易干軍表示。

  對于怎樣具體建設科研體系,馬鈴薯專家、河北省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馬恢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建議:“要從種質創制、技術創新、測試體系、展示體系、質量體系等全環節入手,以聯合攻關為基礎,打造完善的馬鈴薯科研體系。”

  “開展特色作物聯合攻關,不僅僅是將企業加入進來開展科研與生產示范,更要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實現深度融合,開創資源共享利益均沾的科研新局面。”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