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圍繞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高質量、高效益發展。
【背景】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農業發展存在以下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低端農產品供大于求,部分優質農產品依賴進口;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嚴重,許多消費者僅憑外觀、性價比消費,綠色有機產品反而因價高難賣;農業投入亂象叢生,農藥、化肥、激素等存在濫用現象,導致地力下降、產品安全堪憂;農業功能亟待拓展,農產品加工不夠精深、功能不多,產業增值、溢值少。
【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龍獻文建議,要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推動農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每年發布產業空間布局及調整、年度農業發展指導、中長期農業消費趨勢分析報告權威文件。以2018年質量建設年為契機,全面取締有害農藥、化肥、激素等不良投入物生產,從源頭遏制食品安全風險。嚴查流通和市場環節,強制實行產品質量追溯追責,建立企業產品質量誠信社會共享信息平臺。進一步對加大農產品精深加工、觀光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支持力度,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