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三都鎮和村,村民們都很忙碌:騎著摩托車,拉著板車,開著小汽車,載運著一籮筐一籮筐的作物,趕往田地間。
籮筐中裝的都是同一種作物,但不是三都現在正惹人讒的黃燦燦桔子,而是長似水仙,等待種植的西紅花。
西紅花是一昧珍貴藥材,具有活血通經、養血袪瘀、消腫止痛等多種功效,且被作為高檔香料、染料應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西紅花原產于西南亞,從西藏傳入內地,因此又得名藏紅花。
西紅花的盛開季節正是11月,這幾天和村村民忙著采摘、種植,歡喜地迎來豐收季。
小小村莊竟是中國藏紅花之鄉
和村的西紅花種植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
山林茂盛、水源豐富,和村優越的自然環境以及適宜的土質,正是西紅花種植的理想地段。一位對中藥材感興趣的村民聯系上當時的省中藥研究所、藥材公司,開始試種西紅花。
西紅花收益好,當地村民看到其中蘊藏著的財富,逐漸加入到西紅花種植隊伍中。三都西紅花專業合作社社長王根法在1984年開始從事西紅花種植,并在2003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西紅花專業合作社,經過發展,三都西紅花專業合作社的規模現為全國最大,合作農戶2948戶,遍布省內外。
村民投入到西紅花的種植及相關產業中,和村成了三都鎮為數不多的未以柑橘為重要產業的特色藥材鄉村。經過了幾十年的經驗積累,不斷摸索,如今,和村獲得了“中國藏紅花之鄉”的美稱,“全國西紅花在浙江,浙江西紅花在建德”,而建德西紅花又以三都鎮和村為主產區。
今年,和村的西紅花種植面積近2000畝,整個建德市種植3000多畝。市農業局的姚主任介紹說:“三都鎮種植西紅花最盛時期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那時整個三都鎮種植面積有5000多畝。”
近幾年,三都鎮的西紅花種植規模日趨穩定,產量很可觀。三都西紅花專業合作社從當地及全國范圍內的合作農戶家中統一收購西紅花,經過加工后作為藥材和特色農產品售往國內外。去年,合作社產量有1900多公斤。
西紅花采收的是花朵中的三根花柱,一根根細小花柱匯成1900多公斤,這是個大產值。
采摘、種植,花朵帶來了財富
三都西紅花專業合作社社長王根法介紹說,合作社生產的“根發牌”西紅花,頂級的市場價能達到14萬元每公斤,一般品質的每公斤也有2萬元左右。和村產的西紅花品質高,深受市場歡迎。
隨著西紅花產業日益壯大成熟,種植、采摘、烘干、銷售等各個環節上,農戶們也收獲到了財富。
王阿姨和張阿姨是合作社的兩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采摘西紅花。走進西紅花倉庫,一株株淡紫色的花朵綻放在木架上,縈繞著獨有的芳香。西紅花的花期在11月,在這一個月內,兩位阿姨每天將花朵從球莖上采下,存放好,在當天送到剝花絲的師傅們手中。“摘花時,小心不要碰到花苞,不然會影響花苞的正常綻放。”
在合作社的另一處,數十位師傅正在剝花絲。將花朵中間的紅色柱頭仔細地取出,放在小盆中。到了傍晚,再稱一稱重,看看今天的勞動成果。師傅們是按各自剝出花絲的重量來領取工資的。師傅們多是外地人,又以中老年人為主。“我們當地人各戶家都種了些西紅花,這個月是忙季,大家都忙著各家的西紅花生產。合作社特地從壽昌等地請她們來剝花絲。”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家遠的剝花絲師傅,整個11月都住在合作社里,一個月工資3000元。
劉師傅是合作社西紅花生產線上負責種植的。每株西紅花大約開6次花,待采摘完后,就該剝去側芽,重新種植回土壤里,來年的5月再從地里挖出,放到倉庫中,不用水土,依靠球莖儲藏的養分,開花生長。部分西紅花花期早,已經全部采摘完,劉師傅將其處理后,再種植到田地里。11月中下旬也是西紅花種植的季節。而劉師傅自家今年剛種下3畝地西紅花,“去年種了2畝,收成了6萬多元,今年我就擴大了種植面積,期待來年能繼續增產啊。”
和村及外地的農戶們活躍在西紅花的各個生產線上,依傍這美麗的花朵,收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