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同心縣有機枸杞出口基地,農戶正在摘枸杞。近年來,該縣通過“優質名牌枸杞基地建設”“優勢果品產業帶建設項目”“無公害枸杞生產技術研究示范推廣項目”的實施,使枸杞生產實現了傳統栽培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目前,全縣苦水栽培枸杞7.5萬畝,被農業部認定為“苦水枸杞”無公害產地,因枸杞個大、肉厚,每公斤售價達150元左右。
“好消息!三年一屆的歐洲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國際買家主動和我們簽訂有機枸杞供貨合同,總量已超過2000噸!”日前,同心縣下馬關鎮寧夏易捷莊園枸杞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衍霖接完一個國際長途后興奮地對記者說。此時,生長在旱塬上的8萬畝有機枸杞,已先后獲得北美、歐盟、日本的有機認證,同心縣也由此成為中國有機枸杞種植、出口第一縣。
“這里方圓50公里沒有工業企業,每畝地只能種220株,株根有滴灌噴頭,根據風向設置的南北植株排行任風從頭吹到尾,透光通風蟲害少……”在綿延的枸杞地里,下馬關鎮南安村村民、田間管理員鎖亞明邊走邊“解密”。他算了一筆細賬:一個輪作期一棵枸杞用水0.04立方米,一年灌溉七八次,220棵用水66立方米,比傳統的大水漫灌式種植省了好多。
“1粒有機枸杞賣1元錢很平常,部分高端枸杞1公斤價格超過了3000元。”易捷莊園公司銷售人員介紹,天然種植加上先進的凍干技術,使國際市場對有機枸杞的認可超出了預期。產業的溢出效應也逐步顯現:枸杞采摘季節,高峰期易捷莊園每天用工上萬人,支付采摘費過百萬元。鎖亞明是6年前從田老莊鄉鄭家臺村搬來的移民,今年3月至今,他從枸杞地里掙回1.8萬元。“我們村楊登龍一家,上至80歲的老母,下到五六歲的孩子,三代9口人一天能從地里掙回1100元。”鎖亞明說,在有機枸杞種植核心區,直接參與枸杞產業的移民1萬多人,年人均收入超過萬元。
同心目前在下馬關鎮遷入移民近5萬人。為破解移民村發展后勁不足、產業接續“斷鏈”等矛盾,2011年起,該縣借助中國馳名商標“中寧枸杞”原產地為清水河流域的優勢,引進中石化易捷莊園等企業,走高端有機枸杞產業發展之路,一躍成為中國有機枸杞種植后起之秀,使枸杞產業成為旱塬同心“拔窮根”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