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初冬時節,八百里伏牛層林盡染,滿山紅遍,珍貴的中藥材山茱萸也迎來了成熟豐收的時刻。近日,記者深入伏牛山腹地的西峽縣,用鏡頭記錄下收獲山茱萸時的別樣幸福。
在太平鎮、二郎坪鎮、寨根鄉等鄉鎮,山坡上、谷底里,田間、路邊,連同農家的房前屋后,紅彤彤的山茱萸綴滿了枝頭,渲染出一派絢麗火紅的美景。村東陳家,男主人爬上掛滿果子的樹,一手緊抓樹枝,一手握著振動器,嗡嗡作響的機器聲中,紅紅的山茱萸簌簌落下;樹下,女主人忙著把掉落到鋪單上的山茱萸攏在一起,紅瑪瑙般的山茱萸在她的手下很快攏成了堆兒;小孫子笑嘻嘻地撐著袋口,看爺爺一簸箕一簸箕裝袋子。村西劉家,妻子將一籮筐洗過的山茱萸倒入水鍋中加熱,丈夫正挑著兩籮筐脫了皮的山茱萸到樓上平臺晾曬;四五歲的小女兒,小手拿著條毛巾,歡快地來回跑著幫爸媽擦汗。每家每戶,男女老幼,無論是采摘、加工、晾曬,都在忙碌中被紅紅的山茱萸映紅了笑臉。
山茱萸,俗稱山芋肉、棗皮,具有補益肝腎、強心抗菌等藥用功效。西峽的氣候、地質條件適合種植山茱萸。多年來,西峽縣累計投資近2億元,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20多萬畝山茱萸基地,現在年產量達到4000噸,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全國的一半。質優量大的西峽山茱萸,不僅保證了宛西制藥“藥材好,藥才好”的社會承諾,也帶動了20萬農戶圍繞山茱萸增加收入。像太平鎮的細辛村,有258戶889人,種山茱萸1萬余畝,全村年產山茱萸100多噸,僅此一項,人均收入5000元,占全年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
雖是初冬,陽光依然燦爛地灑在漫山遍野的山茱萸上,把一粒粒紅紅的果子映襯得分外嬌艷,也把一派豐收的景象烘托得更加迷人。山鄉的人們,正沿著這條紅彤彤的豐收路,走向更加幸福安康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