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外是寒風凜凜、枯樹干草,棚內是生機勃勃、春桃滿枝。這樣的場景發生在高平市紅森林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區。春節期間,該合作社近200株春桃樹果實累累,1000公斤左右的桃子熟了,為春節增添了一份別樣的“紅”。
2月20日,農歷正月初五,該合作社的負責人李永紅早上八點多就來到了6號大棚,掀開遮蓋棚口的棉被,貓著身子從棚口進入,檢查桃子長勢,排查棚內輸水管道,記錄有問題的地方。一番忙碌之后,他坐在椅子上,等待著前來這里采摘的市民。
8時40分,有人來到了大棚內,一邊采摘,一邊探討春桃種植。記者上前詢問得知,這是來自高平市開化寺鑫森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成員。“我們過來這邊參觀學習,按照正常的年份,大棚桃子一般成熟期是在4月份。紅森林合作社‘時令牌’打得很好,反季銷售市場潛力很大。”鑫森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永平說。大棚內的一處,電子秤上標著價格:每斤58元。李永紅說,春節期間,已經有來自晉城、晉中、運城、太原等地的200余名游客前來采摘。
35個大棚,19個品種,占地100畝的紅森林專業合作社有50余戶社員。如今,油蟠桃、毛桃也都結出果實,清明節前后即可上市。自2015年引進桃樹無休眠技術,種植反季節春桃起,該合作社已帶動周邊村鎮的上百人就業。李永紅告訴記者:“不少農戶紛紛加入進來,規模大了,集約化經營,村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大年初二,由技術專家、果蔬農戶、經紀人等70余人組成的春桃聯盟成員到合作社進行了交流。引進來技術進行試驗,并結合當地特點進行改良,再將成熟的技術進行推廣,這是該合作社的運作模式。如今,春桃技術已輻射到沁水、澤州、陵川,以及太原、晉中等地。
記者了解到,借助互聯網平臺,此前不少客戶已在該合作社進行了春桃“私人訂制”。“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好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這給咱們農戶吃了定心丸。”李永紅表示,今后還會繼續引進新技術,并逐步推廣,讓更多的農戶學習,為農業發展出一份力。